这首清代诗人王松的《遣兴》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首句"东南半壁绝通津,那有桃源可避秦"描绘了当时国家分裂,四海不宁,似乎没有安宁之地可以逃避战乱的现实。"厌世几如都散汉,忧时曾作太平民"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他自比为散漫之人但仍心系天下。
"干戈劫外清修验,石火光中往迹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反思,认为在战乱之外,人们更应追求内心的清净与修行,过去的痕迹在短暂的世间犹如石火般瞬息万变。最后两句"极目山形犹拱北,且收忠骨满江滨"以景结情,山形依旧,但忠烈之士的遗骨却遍布江边,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