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庄述怀(其二)

门无宾客愧朋侪,冷淡何人谅此怀。

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閒沽酒不安排。

每扶短杖行方稳,欲泛扁舟计未谐。

访得庐山与彭蠡,不论晴日杂阴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翻译

家中无人来访,我深感羞愧,对于朋友的理解又能期待谁呢。
随性作诗却无人应和,随意买酒也无需精心策划。
每次拄着拐杖行走,步伐还算稳健,想要划船出游却未能实现。
即使去探访庐山和鄱阳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阴雨,我都不会改变计划。

注释

门:家门。
愧:感到惭愧。
朋侪:朋友。
冷淡:冷清。
谅:理解。
唱和:应和,一起作诗。
等閒:随便,随意。
安排:精心策划。
短杖:拐杖。
行:行走。
方稳:还算稳健。
扁舟:小船。
计未谐:未能实现。
彭蠡:鄱阳湖。
阴霾:阴雨天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湖庄述怀(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湖庄生活的孤独与淡泊,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自然的向往。首句“门无宾客愧朋侪”描绘了诗人因门庭冷清而感到对朋友的愧疚,反映出他对人际交往的重视。第二句“冷淡何人谅此怀”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心境,无人能理解他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閒沽酒不安排”,写诗人独自作诗,无人应和,买酒也无需刻意计划,流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然而,这种自由的背后,却隐藏着内心的孤寂。

“每扶短杖行方稳,欲泛扁舟计未谐”描述了诗人年事已高,虽然行走尚稳,但想要乘舟出游的愿望却未能实现,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身体的衰老。

最后两句“访得庐山与彭蠡,不论晴日杂阴霾”,表达了诗人对庐山和彭蠡湖的向往,无论天气如何,他都希望能去探寻自然的美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孤寂和苦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生活琐事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与追求,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湖庄谢客

渐撤疏篱短作垣,与春期约老田园。

晴多易得花开早,地迥难藏鸟语喧。

我欲偷安频谢客,人谁见许数敲门。

定知桃李平生误,下已成蹊漫不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登复州城

李子园边水满洲,当年桑土欠绸缪。

城分南北平腰束,湖号东西拍面浮。

马健独能全上幕,水清元不污贤侯。

满城山色春何在,小立无言万象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程宰虞簿和县庠老桂诗见贻再赋以谢

风流人物冠瀛寰,折桂曾惊咫尺颜。

肯赋摽梅深有味,已标仙籍正相关。

一枝笑入弦歌里,千古名传俎豆间。

欲搅枯肠追妙语,飞来双鹤杳难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答傅宪

妙语差肩落燕泥,亨涂骧首化龙堤。

敢酬阁老惭非杜,适见夷吾不为齐。

趣觐可无三节召,送行那有一钱赍。

功名自是平生志,旃罽为庭正可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