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五首(其五)

况复淹旅泊,情多秋亦悲。

寒云欲垂野,疏叶不藏梨。

断梗逐流水,归禽投好枝。

徘徊古原上,应有夕阳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更何况滞留他乡,情感丰富秋天也倍感悲伤。
寒冷的乌云笼罩田野,稀疏的树叶无法遮蔽梨花。
折断的树枝随流水漂荡,归巢的鸟儿投向适宜的枝头。
我在古老的原野上徘徊,夕阳应该能感知我的心情。

注释

况复:何况更加。
淹:滞留。
旅泊:他乡漂泊。
情多:情感丰富。
秋亦悲:秋天也感伤。
寒云:寒冷的乌云。
垂野:笼罩田野。
疏叶:稀疏的树叶。
不藏梨:无法遮蔽梨花。
断梗:折断的树枝。
逐流水:随流水漂荡。
归禽:归巢的鸟儿。
投好枝:投向适宜的枝头。
徘徊:徘徊。
古原:古老的原野。
应有:应该能感知。
夕阳:夕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客意五首(其五)》,描绘了旅人在外的孤独与凄凉心境。首句“况复淹旅泊”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滞留他乡的无奈,"情多秋亦悲"则揭示了秋天的萧瑟景色更添心中愁绪。接下来的两句"寒云欲垂野,疏叶不藏梨"通过描绘寒云低垂、稀疏的梨叶无法遮蔽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冷清的秋日气氛。

"断梗逐流水"以漂浮的枯枝为喻,象征着诗人自身的漂泊不定,"归禽投好枝"则反衬出鸟儿能找到归宿的对比,暗示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徘徊古原上,应有夕阳知"以夕阳作为见证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人理解的孤独,以及对夕阳下归家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羁旅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意五首(其四)

水浊不见面,安能照胆明。

还因送流梗,所得计归程。

日落西风急,秋声积潦并。

清江前约在,赖尔濯吾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客意五首(其三)

高岸耸如陵,秋光著处清。

遥山照眼碧,黄叶逐人行。

莫怪新烟火,曾经古战争。

深林茅屋小,气象亦豪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客意五首(其二)

行役意匆匆,淹留计已穷。

梦归无奈晓,病觉不禁风。

忆橘园垂枳,沉鱼夜听鸿。

悲秋成白发,赖未作衰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客意五首(其一)

客意久不适,揽衣临暮舂。

烟长藏野阔,云断漏天空。

酒置千愁里,诗成一望中。

黄花无限好,底事忆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