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黄岩老赠戴昭袒韵

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

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

曾何入乎耳,无乃听以心。

子新嗜声诗,失寝夜废衾。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

去年抱膏肓,朅来求我针。

机缄与相勘,脉络归自寻。

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

诗亡道何之,珷玞乱球琳。

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

诏勿捃刍狗,其傍有师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次黄岩老赠戴昭袒韵》,通过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首句“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寓言般地表达了宇宙初始的静寂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无弦琴”象征内心的领悟,强调了直觉和心灵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因热爱诗歌而废寝忘食,“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表达了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在困境中仍能创作的坚韧。诗人自比为医者,通过“膏肓”和“针灸”的比喻,暗示自己的诗歌能够疗愈人心,寻找失落的道义。

“诗亡道何之,珷玞乱球琳”一句,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诗歌创作的混乱,比喻伪劣之作如珷玞(似玉的石)混淆了真正的艺术瑰宝(琳琅)。诗人呼吁回归中正平和的创作原则,即“春秋一中和”。

最后,诗人引用“诏勿捃刍狗,其傍有师金”,表达了对遵循真正艺术之道的期待,希望人们能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如同古代圣贤的教诲一样宝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个人诗歌创作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体现了曾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是妾之罪

妾生昭君村,国色少所逮。

固羞著红紫,亦懒傅粉黛。

少时姆教严,稍稍攻组绘。

针机参太玄,线道得三昧。

坐贫姑贸迁,不就村市侩。

朅去长安游,几入未央卖。

其如主市司,所好与妾背。

一金阳不酬,翻谓索价大。

永言妾所挟,未道美无对。

犹欺西蜀锦,岂数南海贝。

厥价诚不廉,其理独何怪。

况妾所索价,似亦非分外。

售否委自然,于妾无利害。

古女不上工,肯犯出阃戒。

追思妾初谋,轻发良独悔。

雅负倾城姿,来为倚市态。

人得贱视之,自是妾之罪。

形式: 古风

自豫章还赣至万安始得风

解缆将逾月,归帆始遇风。

只消三数日,能得几何功。

天意非相简,诗人固自穷。

江山清绝处,吾亨亦吾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舟中书怀

孤篷转徙空随牒,一出侵寻费三月。

厌从梦境作寄居,欲赴鸥群填见阙。

我且戒涂儿挽之,裹粮又趁蒲帆西。

初心犹幸江神信,后计不教儿女知。

形式: 古风

舟行过龙骛洲舟人指似桃花林满山烂漫

一团烟火百十家,一丛林木千万花。

浪游那料有奇遇,似入武陵眼生霞。

诗人多爱疑可赏,舟人多忌戒无往。

中途还未免迷行,初意得无成妄想。

渔翁禅伯花所私,成仙成佛未可知。

花今于我有大造,六幅归帆春水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