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旧居三顾后,晚节重幽寻。
野径到门尽,山窗连竹阴。
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
物外凌云操,谁能继此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超脱世俗的心境。开篇“旧居三顾后,晚节重幽寻”透露出诗人对故居的深情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野径到门尽,山窗连竹阴"写出了归隐后的宁静生活,自然景物与住宅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则是诗人对比往昔与今,表明自己如同凤凰般回归大自然,这里“莺”指的是莺鸟,即鹅。古代传说中,莺能识时节,故此处用以自喻,表达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自由的向往。
"物外凌云操,谁能继此心"则是诗人在赞叹自己能够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里“凌云”形容琴声飘逸,“谁能继此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珍视和独特性,他认为自己的这种追求并非他人所能理解或继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其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钟声自仙掖,月色近霜台。
一叶兼萤度,孤云带雁来。
明朝紫书下,应问长卿才。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长信月留宁避晓,宜春花满不飞香。
独看积素凝清禁,已觉轻寒让太阳。
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
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
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
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
经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薰仗外峰。
遥羡枚皋扈仙跸,偏承霄汉渥恩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