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感遇十八首(其十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以秦始皇统一四海后,虽国家统一,但内部矛盾重重,英雄辈出,政局动荡为背景,通过对比秦始皇的极端手段与理想中的桃花源之境,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理想社会的思考。
首句“秦王一四海,四海复不一”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景象,看似统一,实则内部矛盾丛生。接着“英雄各方起,使者分途出”点明了英雄豪杰在乱世中纷纷崛起,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而后“坑儒虐黔首,奚止长城卒”指责秦始皇的暴政,不仅对文人学士施以酷刑,对普通百姓也极尽苛虐,长城的劳役只是其中一例。接下来“大势已分离,犹然用权术”指出尽管国家表面统一,但人心已离,秦始皇仍依赖权术维持统治。最后“观其狂且愚,曷云保已物”表达了对秦始皇行为的讽刺,认为他的狂妄和愚蠢最终只会破坏他所珍视的事物。最后一句“独有桃花源,桑麻自森郁”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想象中的桃花源里,人们安居乐业,自然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人性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