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六)

湖上风,缥缈楚江东。

入面凉生■粉白,飘衣态捲舞衫红。花落水流中。

光转蕙,泛漾正无穷。

十里杏香吹不尽,四围麦陇拂来重。清气猎芳丛。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鉴赏

这首《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六)》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描绘了湖面上的自然美景与细腻的情感交融。

首先,“湖上风,缥缈楚江东。”开篇以轻柔的湖风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遥远的空间,仿佛能感受到那楚江之水的悠远与辽阔。这里的“缥缈”二字,不仅描绘了湖风的轻盈与飘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的向往与憧憬。

接着,“入面凉生粉白,飘衣态捲舞衫红。”这两句细致地刻画了湖风拂过时,给人带来的清凉感以及它与周围景物的互动。粉白指的是湖面上的荷花或水中的倒影,随着湖风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师在水面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而“飘衣态捲舞衫红”则形象地描绘了湖风卷起衣裳,如同舞动的红衫,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花落水流中。光转蕙,泛漾正无穷。”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与光影效果。花落水中,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而“光转蕙”则暗示了光线在水面的反射与折射,使得整个湖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泛漾正无穷”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尽美景的赞叹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十里杏香吹不尽,四围麦陇拂来重。”这两句通过“十里杏香”和“四围麦陇”的描写,展现了湖边广阔的自然风光。十里杏香,不仅指出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四围麦陇拂来重”,则描绘了麦田随风摇曳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加深了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上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思考。沈宜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湖上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七)

湖上云,流影日氤氲。

天上千重成蜃市,人间五彩作回文。徐起合还分。

浮远盖,玉叶散晴曛。

仙女瑶台衣作想,楚王巫峡梦曾闻。郁郁更纷纷。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八)

湖上月,白露暖空游。

瑶彩圆澄苍落皎,素光遥接绛槎流。蟾影最宜秋。

三五夜,洁映雪华浮。

初见蛾眉临玉镜,还看团扇下琼楼。千里谢庄愁。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九)

湖上雪,银砾散奁华。

黄竹歌残山夜月,琼林玉坠镜台花。沙雁泣悲笳。

梅竹畔,粉蕊落轻纱。

柳叶不分张黛巧,絮团还绕谢帘斜。白屋万人家。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十)

湖上雨,丝缕望朦胧。

几度花催春梦晓,数声鸟唤画船濛。芳径洒流风。

瑶草碧,望里失山峰。

袅袅飘来沾袂湿,霏霏散去沐枝浓。回首暮云重。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