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生

客舍馀春雨正繁,怜渠万里到柴门。

相看已是诸孙行,渐长能知大父恩。

共爱名驹轻道路,又逢新雁忆乡园。

松筠轩里遗书在,归约良朋更讨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首句“客舍馀春雨正繁”以春雨渲染离别的氛围,增添了几分哀愁与不舍。接着“怜渠万里到柴门”,表达了对友人远道而来的情谊之重,以及主人对远方来客的深切关怀。

“相看已是诸孙行,渐长能知大父恩。”这两句通过描述孩子们的成长,侧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亲情的传承,体现了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影响与教育。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感激祖父的养育之恩,这种情感的传递,是诗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共爱名驹轻道路,又逢新雁忆乡园。”这两句则展现了友情与乡愁的主题。友人之间共同喜爱的事物,如名马,成为他们友谊的象征;而再次遇到南飞的大雁,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松筠轩里遗书在,归约良朋更讨论。”这两句点明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即使分别,也约定未来相聚时,继续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友情、亲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挽孙子充

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

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

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

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李县丞之官临皋

小年闾巷共嬉游,邂逅京华总白头。

奉使曾持巴郡檄,之官又买潞河舟。

岭南翠雾含津树,海上红霞映县楼。

怀抱公馀清似水,题诗还忆寄中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尹道冲八十受封

萧散春秋八帙高,少年曾署华州曹。

恩封初出麒麟殿,宫锦新裁獬豸袍。

玉屑丹砂和石髓,青山碧树映林皋。

仙人自在烟霞外,五色凌云有凤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钱侍读

日上榑桑丽九天,蓬莱高阁五云连。

才华久在论思地,明圣方需侍从贤。

归旆晓飞河济外,文星夜映斗牛边。

全家帝泽沾幽显,锦诰翔鸾百代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