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轩为金山霔法师题

鳌背东风滚雪花,馀波转眼没鸥沙。

越军怒发摧山弩,汉使惊回犯渚槎。

午枕欲抛铛正沸,夜经才辍鼓频挝。

老禅不厌喧双耳,笑倚虚阑阅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潮水涌动的壮丽景象与听潮轩内僧人的宁静心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

首联“鳌背东风滚雪花,馀波转眼没鸥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潮水翻腾的壮观景象,仿佛巨鳌背负着东风,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而这些浪花转瞬之间便淹没了一片鸥鸟栖息的沙滩。这里运用了“鳌背”、“东风”、“雪花”等意象,不仅展现了潮水的气势磅礴,也营造出一种动态美。

颔联“越军怒发摧山弩,汉使惊回犯渚槎”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这里借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将潮水比作“越军”,其“怒发”之势仿佛要摧折山弩,暗喻潮水之大;同时,“汉使惊回犯渚槎”则可能暗指汉朝使者在潮水面前的惊慌失措,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颈联“午枕欲抛铛正沸,夜经才辍鼓频挝”则是对听潮轩内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午时,僧人欲抛下枕头,因为锅中的水正在沸腾,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或某种仪式的进行;夜晚,僧人停止诵读经文,鼓声频繁敲打,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或冥想。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尾联“老禅不厌喧双耳,笑倚虚阑阅岁华”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超然物外、心静如水境界的赞美。老禅师不厌烦外界的喧嚣,反而乐于倾听,倚靠在空旷的栏杆上,静静地观察岁月的流逝。这一句不仅表现了僧人内心的平和与智慧,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41)

汤胤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东归

东风官路柳依依,目送乡园赋式微。

晚渡雨晴孤棹发,春江潮落远人归。

梦回野戍遥闻角,家近沧洲独掩扉。

惆怅天涯同是客,临歧那忍又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游鸡鸣寺

诸山尽是钟山脉,闻道鸡鸣更有灵。

冈势斜分龙虎脊,岩光深閟鬼神扃。

风含落日松声迥,雨带平城草色青。

东郭吏人催上马,暮寒吹面酒初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日出郭崔甥有诗因次韵

直从亭午坐斜阳,却借南薰作晚凉。

沙路试看骑马快,玉堂刚谢揽衣忙。

移将陇树和云种,折得园葵带露尝。

四十六年公事里,向来尘梦一何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八月初一日大雨喜而有作

一雨惊看喜欲狂,倒悬真解此皇皇。

未论报社还扶醉,且免从人乞奏荒。

民念在天终可赖,杞心忧国暂须忘。

有年自是春秋瑞,麟笔谁堪继末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