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锁港百不知,惟梦君先觉。
到今鴂舌声,遍地设音学。
这首诗《近世爱国志士歌(其六)》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体现了他对近代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诗中“锁港百不知,惟梦君先觉”两句,以“锁港”象征国家闭塞、无知的状态,而“梦君先觉”则表达了对先知先觉者的敬仰和期待。接下来的“到今鴂舌声,遍地设音学”,鴂舌声比喻批评、指责的声音,暗示社会上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与批判之声日益增多,同时“遍地设音学”则表达了人们开始积极寻求改变、学习新知的意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黄遵宪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唤醒国民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的强烈愿望。通过对比“锁港”与“梦君先觉”的状态,以及从“鴂舌声”到“遍地设音学”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不详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
能知四国为,独君识时务。
丈夫四方志,胡乃死槛车?
倘遂七生愿,祝君生支那。
宁死不帝秦,意蹈东海死。
当时互抱人,今亦骑箕尾。
手写御屏风,美哉犹有憾。
君看红旗扬,神风扫夷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