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为友人刘显之六十岁生日所作的赠诗。诗中以“白发频添”开篇,描绘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年岁的感慨。接着,“杜门终日事穷搜”一句,展现了刘显之闭门读书、勤于学问的形象,突出了其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三千高第中分鲁,七略群书总萃刘”两句,运用典故,赞美刘显之在学术上的成就与贡献,将他比作古代学者,暗示其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中,“三千高第”出自《史记》,指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佼佼者;“七略”则是汉代图书分类的总称,这里用来形容刘显之博学多才。
“未拟河汾还献策,无妨匡鼎亦封侯”两句,进一步赞扬刘显之不仅在学术上有建树,也具备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能力,表达了对其未来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期待。
最后,“生来年齿差相若,经学于君逊一筹”两句,通过比较自己与刘显之的年龄和学术水平,谦虚地表示在经学方面,自己不如刘显之,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平和成就的描述,表达了对刘显之的崇高敬意和深厚友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学术水平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