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颐浩所作的《襄邑道中赠孙天予子礼三首(其一)》。诗中以深情的笔触回顾了与友人孙天予子礼在咸平岸下的离别和襄邑亭前的相聚时刻,表达了十年间时光飞逝、岁月匆匆的感受。诗人感叹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自己为了追逐边塞的尘土,奔波劳碌,两鬓已斑白如丝。
“咸平岸下分襟日”,开篇即描绘了与友人的离别场景,咸平岸下的分手,充满了离愁别绪。“襄邑亭前把臂时”,接着回忆起相聚的温馨时刻,在襄邑亭前紧紧相握的手臂,象征着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
“十载光阴惊一梦”,十年的光阴仿佛一场梦,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塞尘踏尽鬓如丝”,诗人用“塞尘”象征边疆的征战,表达了自己为了国家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历程。最终,岁月的磨砺让他的鬓发如丝般斑白,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和人生的沧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时间和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