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公酉家藏老高村田乐教学图

高生妙画世所知,君藏两幅尤瑰奇。

春回老柳未全绿,和气盎盎微风吹。

负暄当案谁氏子,坐以训诂传童儿。

麻鞋破穿十指露,纻衫短袖乌巾攲。

眼吻开张手捉笔,叱怒底事扬其威。

两童分争迭相挽,彼二稚子傍观窥。

一童独卧守书卷,性习已见分醇醨。

皤然老叟醉兀兀,二孙侧立犹扶持。

馀皆伶官杂村妓,插笛放鼓陈威仪。

三犬奔来吠欲齧,二人惊顾方攒眉。

伶家有子少亦黠,两手据鞍驴载之。

尊卑向背极精妙,精妙得以意思惟。

田翁丰年固取乐,又能教子勤书诗。

德泽涵濡赋敛绝,致我鼓腹咸熙熙。

画工亦画太平事,谁欲扰之生乱离。

高生高生,不独爱尔之妙笔,对此颇思三代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公酉家藏的老高所绘《村田乐教学图》中的场景。画面中,高生的妙笔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生动形象,更蕴含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赞美。

诗中首先赞叹高生的绘画技艺,称其作品为世所知,尤其对收藏的两幅画作表示特别的珍视。接着,诗人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了画中人物的生活状态:老柳尚未完全泛绿的春天里,和煦的微风拂过,一位穿着麻鞋、短袖、乌巾的孩童坐在案前,专心致志地学习,旁边是两位稚子在旁观看。另一幅画面则展现了一位老者醉酒的姿态,两个孙子在一旁照料,周围还有伶人与村妓的表演,以及三只狗的反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诗人在描绘这些场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和谐、欢乐乡村生活的赞赏,以及对古代社会教育方式的肯定。最后,诗人借由这幅画,反思了和平与动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高生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腻解读,不仅展现了高生绘画技巧的高超,更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寂照大师匣藏相国寺坏壁秋景

京城车马多尘埃,一见妙画心眼开。

深山老木秋思静,苦雾郁郁诸峰埋。

客骑蹇驴打不动,懊恼似忧寒雨来。

崖平路转斗然绝,笔力未断空徘徊。

胡为皴剥仅盈尺,鐍以大箧过琼瑰。

师云昔是殿堂壁,治平大水馀皆摧。

恰如卢仝玉碑子,中路扑折令人哀。

玉碑一折乃无用,此画虽缺犹堪裁。

君不见,山前路,路长不独忧风雨。

前有毒蛇后猛虎,磨牙矫尾藏深坞。

圣人皇皇嗟逆旅,画工意思非无补。

非无补,谁信之,纷纷门外誇轻肥。

形式: 古风

泗水雍秀才画草虫

蜻蜓点水蝶扑花,螳螂捕蝉蜂趁衙。

营营青蝇争腐糁,趯趯阜螽沿草芽。

馀生骨朽不复得,雍子笔老谁能加。

卷开却掩恐飞去,绨袭爱护行随车。

况君才力日清敏,胡不放手为龙蛇。

龙蛇逼真看腾跃,出入天地藏烟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谢冲雅上人惠草书

上人胸腹包琅玕,醉目睥睨临冰纨。

墨池顷刻波澜翻,虬龙尾尾垂云间。

摇曳天矫若可攀,霹雳轰斧电火骞。

卒章雨雹霏漫漫,澒洞恐惧坤轴掀。

白沙纵横仆鼍鼋,屋漏壁折安足言。

鸟惊出林避弹丸,斗高复下腾修翰。

朽木欲折枯藤攒,逸兴不顾长毫乾。

客如堵墙争纵观,讵知垩尽吾鼻端。

黄金论斗珠走盘,数字不售尤为难。

尔尝爱我说玄理,为我落笔动盈纸。

张颠怀素嗟已矣,上人之书无与比。

形式: 古风

谢钟离中散惠草书

丈人行草天下无,体兼众善精神俱。

少年弄翰今悬车,一幅不博千明珠。

墨池翻澜化鲸鱼,老木半折倾藤枯。

霜天一阵来雁鹜,荒陂数点眠鸥凫。

换鹅瘗鹤虽已矣,折钗剑舞成须臾。

心通造化乃神速,伯英怀素真其徒。

迩来作我醉吟赞,宝藏二妙归江湖。

要将垂法数百载,摩挲青玉亲传模。

丈人善吟仍善奕,名誉岂止专能书。

名誉岂止专能书,皎如浩雪盈冰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