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苓山的深深思念与向往之情。首联“春日思双径,苕溪取道还”,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行径,春日里诗人思绪飘向那条通往苓山的双径,通过苕溪的路径返回,表达了对苓山的深切怀念。
颔联“十年劳梦寐,两度到苓山”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苓山的深情。十年间,诗人梦中无数次追寻苓山,实际也两次亲临其境,可见其情感之深,对苓山的向往与眷恋。
颈联“庭柏依然古,苔花似旧斑”则以景物描写,展现诗人对苓山环境的熟悉与喜爱。庭中的古柏依旧挺拔,苔藓上的斑痕仿佛是老友间的默契与回忆,细腻地勾勒出诗人对苓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印象。
尾联“近闻双诏下,何处有人閒”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与期待。听说最近有双诏下达,却不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何处能找到一片宁静之地,暗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苓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