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同会

无奈春寒老不禁,喜看晴日上窗棂。

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昼夜停。

拄杖有时挑菜甲,桔槔无复问畦丁。

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无法抵挡春寒的侵袭,欣喜见到晴朗阳光照进窗户。
百花半开,巧妙地展现了天地间的变化,日夜平分,时光静止。
有时我持杖去摘菜,不再询问园丁的工作。
春天来了却不出门,这是为何?在众人沉醉中,谁能理解我的清醒呢?

注释

无奈:形容无法控制或抵抗。
春寒:春天的寒冷。
老不禁:经不住。
晴日:晴朗的日子。
窗棂:窗户的格子。
群花:各种各样的花朵。
乾坤:天地。
百刻:古代计时单位,一刻钟。
昼夜停:日夜交替停止。
拄杖:手杖,用来支撑行走。
挑菜甲:挑选蔬菜。
桔槔:古代灌溉工具。
畦丁:园丁。
逢春:遇到春天。
何为者:为什么这样做。
众醉:众人沉迷。
独醒:独自保持清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诗人在春日的感受和生活情景,充满了对生命流逝与自然美景的珍视。开篇“无奈春寒老不禁”,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身体衰弱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仍旧喜悦于春日的温暖和明媚的阳光。

接着,“喜看晴日上窗棂”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享受,他通过窗棂,欣赏到室外晴朗的天气。紧接着,“群花半露乾坤巧”,诗人用“群花半露”来形容春天百花初放的生机勃勃,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百刻平分昼夜停”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一日之中昼夜平等分配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宝贵的感慨。

随后,“拄杖有时挑菜甲”和“桔槔无复问畦丁”,则是诗人的生活片段,通过使用拐杖挑选蔬菜和对果树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平凡而又充实的日常生活。

最后,“逢春不出何为者”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不能外出的遗憾,而“众醉谁知可独醒”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享受自然之美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独醒”,并非真的酒后清醒,更多是指在人们沉浸于物欲和世俗喜悦时,诗人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老年生活的平实写照,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时间深刻的感悟。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示江子我

蝇营狗苟祇贻羞,万事何能著意求。

自此闭门从所好,不妨高枕得无忧。

经年不濯子春足,半月才梳叔夜头。

此味肯教儿辈觉,诵书声里卧黄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示张子昭

西日未收东雨来,南轩相对北窗开。

茫茫移穴蚁旋磨,扰扰出檐蚊聚雷。

三宿定成桑下恋,一篇聊向雨中催。

忘形赖有张公子,信手围棋到夜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示李令

春色遽如许,春愁无柰何。

看山连楚越,端坐惜羲娥。

吾子频相见,新诗苦未多。

试穿一两屐,从我上烟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

梅子未黄先著雨,樱桃欲熟正防莺。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

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