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蛮夷夷必尽无知,上圣功成亦化之。
大道须归真见性,灰心达善即为师。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之七十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一种理解和态度。
"蛮夷夷必尽无知,上圣功成亦化之。"
这里“蛮夷”是古代汉族中心主义视角下对周边未开化民族的称呼,意指那些被认为是不够文明、缺乏知识的人。在诗中,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这些看似无知的人终将被圣者的功绩所感化。这里的“上圣”很可能是指佛祖或者其他高僧,他们通过修行和教导,能够让人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觉醒。
"大道须归真见性,灰心达善即为师。"
这一句则更深入地探讨了佛法修持的奥义。“大道”指的是通往解脱之路,即佛家所说的“正道”。诗中说这是一个必须回归到本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见性,即认识到万物皆为空,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后半句“灰心达善即为师”则表明,如果一个人能够将心灵净化至极致,并且达到了一种广大无边的善行,那么他就有资格成为别人的导师。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修行过程中精神觉醒和道德提升的理解。通过这些语言,赵炅表达了对佛法深刻内涵的赞赏,以及这种精神实践能够让人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和德行的肯定。
不详
黄昏初入夜,漏促九天春。
各自随缘意,悲欢旧亦新。
花间春鸟语喈喈,道在其中动我怀。
红艳几时长久住,年年依旧看相挨。
雨多七八月,遍地生秋草。
寂静半斜闲,看书心更好。
邪见终成僻,真如是久长。
闲心通物外,日月四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