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那得许奇观,疑怪重衾夜更寒。

正烂漫花随处有,不坚牢玉暂时看。

上章谒帝应留得,下令教儿莫扫乾。

岐路杨朱定垂泣,东西南北总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景的画面,诗人以精妙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感受和哲理思考。

“穷冬那得许奇观”,诗人首先设定了一个极端的季节背景——寒冷的冬天,却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美丽景象。"疑怪重衾夜更寒"表达了对严寒气候中出现的不寻常现象感到惊讶与困惑,"重衾"即厚被,但即便如此,仍无法抵御深夜的寒冷。

接下来,“正烂漫花随处有”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雪景中的美丽。虽然冬天本应是花草凋零的时候,但在这奇特的观察中,却发现了到处盛开的“花”,这里的"花"很可能指的是雪花,烂漫非凡,颇有仙境之感。

"不坚牢玉暂时看"则深化了这种美景的脆弱性。诗人用“玉”来形容这场雪景,既表明其纯洁无瑕,又强调了它易逝如梦的特质。这是对现实世界中美好事物不持久的一种感慨。

"上章谒帝应留得,下令教儿莫扫乾"则带有了一定的寓意。诗人似乎在倡导一种保留和珍惜这种美景的态度,通过对皇帝的奏章(“上章谒帝”)和家中的叮咛(“下令教儿”),表现了这份珍视之情。

"岐路杨朱定垂泣,东西南北总漫漫"中,“岐路”可能特指某一地名,而“杨朱”则是古代哲学家,提及他们,或许在暗示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感受超越了普通的人类情感,达到了哲理的高度。"垂泣"表明即使是伟大的思想家也为之动容。最后,“东西南北总漫漫”则描绘了一幅无边界、四处弥漫的雪景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哲学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珍视与保留这种瞬间美好的心情。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雨和转庵韵

香雾腾云滃郁蒸,九重精祷格真清。

连朝润泽非凡雨,通国驩呼荷圣情。

好句便疑从地涌,劳歌不复和车声。

鹁鸠屋角休无赖,未许寻常唤妇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雨忽风作酬仲归

触石兴云走列峰,天官日日课分龙。

有怀竞喜神灵雨,无术添驱变化筇。

枕上佳声欣溅瀑,田间乐事喻号钟。

连朝风伯何从恶,敢不凌兢为肃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游子

游子那无故,青春亦有归。

小舟冲岸疾,白鸟破烟飞。

物理迷终极,人生喜愿违。

东南双病眼,随日下渔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紫芝申之有月夜赓唱俾予续之

楼高发兴微,山水自清辉。

有月略窥枕,无风时动扉。

他生嫌火食,投老羡空飞。

安得余卢赵,相从去不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