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游子江南生事微,五年京国梦柴扉。
弹冠总为王阳在,乘櫜虚随陆贾归。
藜藿已秋仍寄食,芰荷当暑未成衣。
诸公也念求升斗,日夜高堂白发稀。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寄王君实》以游子离乡背井,历经五年京城生活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首联“游子江南生事微,五年京国梦柴扉”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游子,远离家乡,生活艰难。五年京城生活,仿佛梦境般虚幻,柴扉象征着简陋的居所,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困顿。
颔联“弹冠总为王阳在,乘櫜虚随陆贾归”运用典故,王阳(王阳明)和陆贾都是历史上的名臣,这里借以表达主人公虽怀才不遇,但仍然心存希望,期待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得到重用。
颈联“藜藿已秋仍寄食,芰荷当暑未成衣”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秋季藜藿(野菜)虽已成熟,却只能作为口粮,夏季芰荷(菱角)虽已成熟,却无法为他提供衣物,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贫困与艰苦。
尾联“诸公也念求升斗,日夜高堂白发稀”表达了对社会贤达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关注自己的困境,给予帮助。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迈父母的思念与担忧,日夜思念中,家中双亲的白发似乎日渐稀疏,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游子在外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与亲情的渴望与珍视。
不详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北去频闻霜雪多,驿程犹是过滦河。
悲风绝幕回苍隼,落日穹庐卧紫驼。
行色且谋寒夜饮,别怀休忆醉时歌。
都门已隔千行柳,况复乡山老薜萝。
弟兄终岁长羁旅,南北何时却定居。
春至每瞻衡岳雁,秋来犹食武昌鱼。
每愁年长须经事,即恐家贫废读书。
仲氏应门独辛苦,平安消息近何如。
吾亲双鬓日纷纷,为客艰难不使闻。
养老只须常善饭,生儿何必总能文。
书同洛下思黄耳,心似河阳见白云。
季弟还家报兄好,归期犹恐过春分。
天子开朝策治安,近臣每入漏初残。
香飘紫殿回金雀,仗下彤庭度玉鸾。
御苑纵田春正乐,边城吹角夜犹酸。
腐儒未省经邦计,直道休歌《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