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台湾(其一)

狂澜谁障百川东,日下金蛇电掣空。

刘帅浑如魏得狗,唐王岂复郑芝龙。

鸿沟耻划诸番界,鲸浪横飞半线中。

莫笑铜铃沿旧俗,伤心有泪洒鸡笼。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悲台湾(其一)》由清代诗人陈文騄所作,表达了对台湾问题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首联“狂澜谁障百川东,日下金蛇电掣空”以“狂澜”喻指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百川东”则暗含着对两岸统一的期待。金蛇电掣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台湾问题的动荡不安,同时也暗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艰难与迫切。

颔联“刘帅浑如魏得狗,唐王岂复郑芝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讽刺了某些政治行为的荒谬与不智。这里“刘帅”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或现实中的人物,而“魏得狗”、“郑芝龙”则是借代,前者讽刺了那些在关键时刻背叛或失职的行为,后者则可能指向了历史上与台湾相关的事件或人物,强调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鲜明对比。

颈联“鸿沟耻划诸番界,鲸浪横飞半线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台湾问题的思考。鸿沟的比喻暗示了历史上的分裂与隔阂,而“诸番界”可能指的是不同民族或政权间的界限。诗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认为不应让历史的伤痕继续存在。同时,“鲸浪横飞半线中”形象地描绘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两岸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尾联“莫笑铜铃沿旧俗,伤心有泪洒鸡笼”表达了诗人对台湾同胞的同情与关怀。铜铃沿旧俗可能是指台湾地区的一些传统习俗或文化传承,而“伤心有泪洒鸡笼”则直接表达了对台湾同胞身处异乡、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深切同情。这一句也暗含了对两岸统一后,台湾同胞能够重归故土、共享繁荣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台湾问题的深刻忧虑以及对两岸统一的热切期盼。诗中充满了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情感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

陈文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悲台湾(其二)

中原鼎沸肆鸱张,电烁飙驰莽战场。

东海难填精卫石,西天已渡达摩航。

将军鼓角三更咽,武帝旌旗十日忙。

千里金汤沦异域,朅来白日黯无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白鸥塘杂咏(其一)

暂免征途苦,于今百虑疏。

名山随我看,浊水任人渔。

风雨三春暮,莺花一望舒。

瞻云时有忆,何处遣双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白鸥塘杂咏(其四)

万水何西注,潺湲昼夜闻。

荒林松宿雾,远岫夹层云。

沐鹭无人管,飞鸦偶自群。

忽看渔艇入,款乃听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走珠庄

不到山庄又隔年,近来双岸集人烟。

芦花缺处疑为路,沟水流时足灌田。

岁晏歌钟崇腊祭,天寒老稚负朝姘。

行程莫厌沙洲远,山叠溪头系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