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元叔

北台御史共推贫,饥走三吴几阅春。

繻裤远闻歌政绩,江山应复助诗神。

乡尊耆旧多遗事,地有神山得近邻。

料得新篇满中箧,好分风月寄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北台的御史们一致推崇这位清贫之人,他在饥饿中游历三吴已度过多个春天。
远方传来他的政绩歌谣,江山似乎也助他诗才横溢。
乡里的长辈留下许多故事,他有幸住在有神山为邻的地方。
想必他的新作满载诗情,期待分享给那些闲适之人。

注释

北台:指代京城的监察机构。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推贫:推崇清贫之士。
饥走:因饥饿而流浪。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阅春:度过春天。
繻裤:古代官员的官服,这里借指其政绩。
歌政绩:歌颂其政绩。
江山应复:江山仿佛回应。
诗神:指诗人灵感或诗歌创作的能力。
乡尊:乡里的尊长。
耆旧:年高德劭的人。
遗事:遗留的故事或传说。
神山:被认为有灵性的山。
近邻:邻居,这里可能指地理上的接近。
新篇:新的诗篇。
满中箧:装满诗箱。
好分:愿意分享。
风月:泛指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情感。
闲人:有闲暇时间的人,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其他读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御史在北台任职,感慨于时局之困顿与民生之贫苦。诗人通过“饥走三吴几阅春”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关切,其中“三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地域,即今天的江苏、上海一带,而“几阅春”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困境的长期。

“繻裤远闻歌政绩”一句,通过对前人好政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这里的“繻裤”指的是古代官员在祭祀或朝会时所穿的礼服,而“远闻歌”则说明了这些政绩非同小可,影响深远。

接下来的“江山应复助诗神”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寄托和情感的抒发。这里的“江山”象征着国家的根基,而“应复助”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唤醒或增强这种精神力量。

在“乡尊耆旧多遗事,地有神山得近邻”中,诗人提到了家乡的长者们所保留的往昔故事,以及家乡附近有一座被认为是神圣之地的山。这不仅展现了对故土的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的重视。

最后,“料得新篇满中箧,好分风月寄闲人”则表达了诗人创作新作品的喜悦,以及愿意与朋友分享这些作品中的美好时光和自然景致。这里的“中箧”是古代用于存放书信、文件等物品的容器,而“好分风月”则是对风景之美的欣赏和传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广阔的思想视野。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李叔飞

襟怀荦荦久沈沦,念子令人白发新。

苏季揣摩虽未试,陈平容貌不长贫。

要须业履能追古,不信儒冠解误身。

早达才名未为贵,王杨卢骆愧前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李叔飞见振叔云叔飞尝见访不遇

难逢易别景如梭,恋恋思君可奈何。

烦舍朱黄曲寻访,偶穿城市直经过。

簪朋恨阻陪吟啸,文会知难听琢磨。

何处恰如长对面,遇心无事便高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陈元载

太丘传祖道,作邑兴何如。

著意招风月,随缘遣簿书。

吏参名例外,诗托笑谈馀。

偏忆当樽酒,论文意不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寄周表卿(其一)

不见秘书久,经时失寄书。

交情犹缱绻,遣讯问何如。

郡籍藏昆府,班行近玉除。

自怜无藉在,不敢梦华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