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怀》是清代诗人吴檠所作,通过曲折的路径比喻人生的道路,表达了对人生追求与现实困境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句“曲径非不捷,由之转穷途”描绘了选择一条看似迂回的道路,却最终陷入困境的情景,暗喻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选择看似艰难的路径,反而能避免直接面对的险境。接着,“欲速嗟无成,蹇步愧亨衢”则表达了追求快速成功时的挫败感和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反省,亨衢代表平坦大道,蹇步则是艰难的行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徘徊望觚棱,我思郁以纡”中,“觚棱”指古代建筑上的装饰构件,这里象征着高远的目标或理想,诗人徘徊其中,思绪复杂而纠结,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接下来,“致身有本末,朱茀难苟图”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生追求的本末之道,朱茀是古代贵族服饰上的装饰,此处比喻追求名利地位的手段,诗人认为不应轻易采用,体现了对道德和原则的坚守。
“突梯性不适,那敢轻贱躯”表明了诗人对于性格不合时宜的自省,以及对于自身价值的尊重,即使在困难面前也不轻易贬低自己。最后,“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运用了两个成语典故,梦鹿比喻追求虚幻的目标,覆蕉则是指盲目追求,而伺兔守株则是讽刺死守一法而不变通。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反思,认为得失往往具有偶然性,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或策略。
“得失良偶然,岂必巧有馀”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人生中的得与失并非必然与技巧相关,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独到见解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