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淡。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早是萦心可惯。

那更堪、频频顾盼。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哀愁,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的容颜、情感以及周围的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淡。” 开篇即以女子的美貌入题,通过“香脸”、“黛眉”、“宫妆”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女子精致的面容和精心打扮的仪态,展现出她的优雅与高贵。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 继续深入描绘女子的眼神,强调其内在的气质与魅力,通过“娇波”二字,不仅展现了女子眼神的柔美,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情感丰富与复杂。

“早是萦心可惯,那更堪、频频顾盼。” 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虽然习惯了思念,却无法忍受频繁的顾盼所引发的痛苦与期待,表达了情感的纠结与无奈。

“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通过反复的“得见”与“不见”的对比,表现了女子对情感的渴望与逃避,以及对未知结果的恐惧与不安。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描述了夜晚的场景,烛光摇曳,时间匆匆,暗示着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即将来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引用《阳关三叠》这一著名的送别曲,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远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无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 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消散与结束,女子独自倚靠栏杆,面对东风,眼中含泪,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武陵春

燕子飞来春在否,微雨过、掩重门。

正满院梨花雪照人。独自个、忆黄昏。

清风淡月总销魂。罗衣暗、惹啼痕。

漫觑著秋千腰褪裙。可煞是、不宜春。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柳梢青

依稀晓星明灭。白露点、苍苔败叶。

断址颓垣,荒烟衰草,汉家宫阙。

咸阳道上行人,依旧是、利亲名切。

改换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应天长

一弯初月临鸾镜。云鬓凤钗慵不整。珠帘静。

重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绿烟低柳径。

何处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胜却病。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探春令

去年元夜正钱塘,看天街灯火。

闹娥儿转处,熙熙笑语,百万红妆女。

今年肯把轻辜负。列荧煌千炬。

趁閒身未老,良辰美景,款醉新歌舞。

形式: 词牌: 探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