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兄绍堂东归

伯氏吹埙仲氏篪,相怜相爱不相离。

尘埃洛下三间屋,风雨苏州五字诗。

乱后同居差少慰,客中分手最堪悲。

柴桑故径今虽在,人物应殊晋义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林朝崧所作的《送三兄绍堂东归》。诗中以兄弟间的感情为线索,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别离之苦。首句“伯氏吹埙仲氏篪”形象地展现了兄弟二人和谐合奏的场景,埙和篪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吹管乐器,这里象征着他们的默契与和谐。

接下来的“相怜相爱不相离”直接表达了兄弟之间深深的关爱和不舍之情。诗人回忆起他们在洛阳(洛下)共度的时光,以及在苏州时的共同生活,这些经历都凝聚成“五字诗”的回忆,显得尤为珍贵。

“乱后同居差少慰”暗示了社会动荡时期,兄弟间的相互依靠成为一种难得的安慰。然而,“客中分手最堪悲”则揭示了当前分别的凄凉,尤其是对于在外漂泊的兄弟来说,离别之痛更为深重。

最后两句“柴桑故径今虽在,人物应殊晋义熙”,诗人感慨物是人非,柴桑旧路虽然还在,但人事变迁,已非昔日晋代义熙年间的情景。这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兄弟间的互动和历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870)

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字:俊堂
  • 号:痴仙
  • 籍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
  • 生卒年:1875-1915

相关古诗词

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其一)

海上楼船奏暮笳,伤心桑梓在天涯。

江山锦绣开新国,文武衣冠少故家。

楚客共知哀郢苦,宋人未悔画淮差。

同来避乱君先返,终老东篱莫怨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其二)

吾人聚散本难知,分手何须泣路歧。

但使三生盟片石,不应一步阻雷池。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珍重莱衣归故里,相思寄我采薇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怀八叔父允卿

鲰生剧是可怜虫,二载闽南逐转蓬。

流落怕谈桑海事,追随空记竹林中。

恼人春色花无赖,消我乡愁酒有功。

最忆旧时文宴处,梦魂夜夜雾峰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杂忆二首(其一)

海外当年说甲兵,闾阎鼎食复钟鸣。

春藏华屋神仙艳,月入兰房梦寐清。

乡里尽多冠盖族,楼台时有管弦声。

岂知今日东西廨,憔悴机、云弟与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