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林朝崧所作的《送三兄绍堂东归》。诗中以兄弟间的感情为线索,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别离之苦。首句“伯氏吹埙仲氏篪”形象地展现了兄弟二人和谐合奏的场景,埙和篪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吹管乐器,这里象征着他们的默契与和谐。
接下来的“相怜相爱不相离”直接表达了兄弟之间深深的关爱和不舍之情。诗人回忆起他们在洛阳(洛下)共度的时光,以及在苏州时的共同生活,这些经历都凝聚成“五字诗”的回忆,显得尤为珍贵。
“乱后同居差少慰”暗示了社会动荡时期,兄弟间的相互依靠成为一种难得的安慰。然而,“客中分手最堪悲”则揭示了当前分别的凄凉,尤其是对于在外漂泊的兄弟来说,离别之痛更为深重。
最后两句“柴桑故径今虽在,人物应殊晋义熙”,诗人感慨物是人非,柴桑旧路虽然还在,但人事变迁,已非昔日晋代义熙年间的情景。这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兄弟间的互动和历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