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诟的《鹧鸪词·春愁》。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春愁。
"伤时怀抱不胜愁"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深深哀愁。这里的“伤时”意味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怀抱不胜愁”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情绪之沉重,已经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
"野水粼粼绿遍洲"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野水是指未经人工修饰的自然河流,“粼粼”形容水色清澈而有光泽,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中细微之美的观察和感受。
"满地落花春病酒,一帘明月夜登楼"则是诗人在春日里饮酒以解愁,但反而更添了几分醉意。这里的“春病”暗指春天的花草竞相开放,气味浓郁,让人仿佛生出了病来,而实际上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承受的情感反应。而夜登楼则是诗人在明月之下寻找心灵的慰藉。
"明眸皓齿人难得,寒食清明事又休"表达了诗人对于难得真挚情谊的珍视。这里的“明眸皓齿”形容的是人的美好外貌和纯洁的心灵,而“寒食清明事又休”则是在描述一个清冷而又宁静的夜晚,人们都已入睡,只有诗人还在思考着某些事情。
"只是鹧鸪三两曲,等闲白了几人头"是全诗最为哀婉的一句。鹧鸪,即黄莺,是一种鸟类,以其鸣声著称。诗中说它只唱了三两支歌,就让听者感到时光飞逝、青春不再,这种感慨之情,直接触动了人的心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春愁和人生无常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