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皇风清宁四海康,圣君端拱垂衣裳。

时临午节雨新霁,东华阅武旌幢扬。

銮舆夐自蓬莱出,一声风外来清跸。

龙旂风动掣晴云,雉尾光摇绚朝日。

羽林年少气吞虹,朋分队列如罴熊。

纶巾綵服巧妆束,彫鞍玉勒驰花骢。

仗前争试穿杨手,此技人间信稀有。

翻身满引明月弓,金镞随风碎杨柳。

材官逞艺百不同,争标夺锦多英雄。

杖头毬击綵门过,恍疑星弹流晴空。

奇呈巧献天颜喜,锡宴千官五云里。

香浮绿蚁泛满觞,花插乌纱映罗绮。

自惭才薄遇明时,文脩武备当雍熙。

鹓班叨列竟何祝,皇图万载垂洪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端午节期间宫廷的盛大庆祝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皇家的威仪。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在节日中的庄严形象,以及宫廷内外的欢庆场景。

首句“皇风清宁四海康”,开篇即点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和谐,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圣君端拱垂衣裳”描绘了皇帝在宫中端坐,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端午节的雨后新晴,使得气氛更加清新宜人,东华门阅武的场面则展示了军队的雄壮与纪律。

“銮舆夐自蓬莱出”一句,以神话中的蓬莱岛比喻皇宫,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尊贵与神秘。龙旗的飘动、雉尾的闪耀,以及羽林军的英姿,共同构成了壮观的阅兵场面。诗中还提到了士兵们身着华丽的服装,骑乘骏马,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勇猛的精神。

“仗前争试穿杨手”描绘了士兵们在皇帝面前展示箭术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技艺的展示,也是对忠诚与勇敢的证明。随后的“翻身满引明月弓,金镞随风碎杨柳”更是将箭术的高超表现得淋漓尽致,箭矢如同流星划破长空,精准地射中目标。

“材官逞艺百不同,争标夺锦多英雄”则概括了各种技艺的展示,从箭术到其他技能,都展现了士兵们的多才多艺和英勇精神。最后,“杖头毬击綵门过,恍疑星弹流晴空”描述了球技的精彩表演,仿佛星星在晴空中飞舞,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端午节庆典的热闹与隆重,也体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以及皇帝与臣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自惭才薄遇明时,文脩武备当雍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以及对时代和平稳定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595)

曹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一年送王伯器归丹阳毕姻

寒云羃羃风淅淅,官道梅花吐香雪。

故人别我将远行,柳老河边不堪折。

携壶祖饯出朝阳,临岐那忍倾离觞。

嗟予三载同翰苑,先我承恩归故乡。

故乡迢迢渺何处,笑指云阳江上去。

云阳江上秋水深,铁瓮城头淡烟曙。

到家父子情如何,相亲一笑春容多。

登堂举酒介眉寿,彩服戏舞谩婆娑。

王郎此行良可喜,不特庭闱奉甘旨。

鸾歌凤舞洞房春,花烛摇红新燕尔。

锦衾瑞气生香风,流苏帐底春融融。

虽然此乐少年事,丈夫志气当飞雄。

君不见古之人,私恩公义俱两忘。

莫因欢爱误青云,要使竹帛垂功勋。

叮咛惜别从此时,后会又是来年期。

来年春风二三月,桃花浪煖宜鲸飞。

时当大比文奎现,四海群英会畿甸。

王郎王郎莫淹留,早来同赴琼林宴。

形式: 古风

元夕

圣皇抚运寰宇清,熙熙民物跻升平。

时临元夕月光满,郁葱佳气盈瑶京。

放灯诏许民同乐,一天星斗增辉明。

九重宫阙凌空起,翠拥鳌山五云里。

金莲万斛散晴霞,花树千章映罗绮。

群仙跨鹤自瑶池,驭风冷然游帝里。

銮舆仗簇从天来,香凝辇道无纤埃。

箫韶叶奏太平曲,琼浆满泛流霞杯。

金吾传宣夜弛禁,九关不钥通宵开。

欢声洋洋达苍昊,祥辉照映蓬莱岛。

四时富贵何如春,此夜风光良更好。

伶官次第百技陈,臣庶纷纷乐熙皞。

总知圣德冠百王,子惠亿兆垂恩光。

天人友庆隆万福,皇图巩固同天长。

微臣快睹愧无补,敬歌天保酬虞唐。

形式: 古风

送克让陈友回

梅雨酿新晴,荷钱铸娇绿。

故人告我归,相送江之曲。

江头水暖波粼粼,荇丝柳带牵离情。

离情缱绻对樽酒,酒残怕听阳关声。

阳关怕听意何如,与君一别三年馀。

鱼沉雁杳绝音问,风窗月槛徒嗟吁。

金台此日偶相逢,相逢天笑生春容。

连床夜话情不巳,禁怀磊落如昔同。

那堪相逢即相别,令我客怀增惨切。

交游萍水尽他乡,心事凄凉向谁说。

相思后夜隔天涯,千里关山共明月。

形式: 古风

迎云楼为秦检讨赋

迎云楼,迎云楼,远在越山之东头。

绮窗晴瞰鉴湖水,缃帘暮捲娥江秋。

波光云影相辉映,雕甍画栋凌斗牛。

楼中之子人莫俦,结构不为景物谋。

高堂有亲垂鹤发,别来几载生离忧。

音问疏兮甘旨缺,梦魂长向庭闱游。

凭阑日夕纵高望,望中惟见云飘浮。

白云无心自舒卷,游子有意徒绸缪。

目断飞云心杯休,思亲之意何悠悠。

羡均自是儒者流,读书明道遵孔周。

他年移孝事君王,令名应与怀英侔。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