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怨回纥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

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

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形式: 词牌: 怨回纥

翻译

曾经听说瀚海之行使者难以相通,深闺中的少妇停止了裁衣缝纫。
遥想边疆战场征战的艰辛,谁又能对着镜子打理自己忧愁的面容呢。
长久戍守边疆的人即将老去,转瞬间就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翁。

注释

曾闻:曾经听说。
瀚海:指广阔无垠的沙漠或海洋,这里喻指遥远且环境恶劣的地方。
使难通:使者难以通信或到达。
幽闺:深闺,指女子居住的内室,常用来形容年轻妇女的居所。
少妇:年轻的已婚女子。
罢裁缝:停止做针线活,比喻不再关心日常琐事。
缅想:深情地回想,遐想。
边庭:边疆,边境地区。
征战苦:战争带来的辛苦与苦难。
对镜:对着镜子。
治愁容:整理、掩饰忧愁的表情。
久戍:长期戍守边疆。
人将老:人即将老去。
须臾:片刻,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白头翁:头发变白的老翁,这里象征快速衰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忧虑。开篇“曾闻瀚海使难通”即点出了边疆地区与中原的联系困难,设定了整首诗的背景和氛围。而“幽闺少妇罢裁缝”则展示了这位女子在封闭的室内空间里进行日常生活中的针线活,以此来打发时间,缓解思念之情。

接着,“缅想边庭征战苦”一句,透露出她对远方丈夫或亲人在军中所遭受困苦的深切思念。"谁能对镜治愁容"则表现了她的悲哀与无奈,即便是通过打扮自己的仪容,也无法完全消除心中的忧虑。

最后,“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两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时光的流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感慨。少妇通过这番言辞,抒发了对亲人长久征战、自身年华易逝及美貌不再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生活的寂寞与艰辛,以及女性在其中所承受的情感波折,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

收录诗词(646)

不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征步郎

塞外虏尘飞,频年度碛西。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凉州.排遍第一

三秋陌上早霜飞,羽猎平田浅草齐。

锦背苍鹰初出按,五花骢马喂来肥。

形式: 乐府曲辞

两头朱童谣

一只箸,两头朱。五六月化为胆。

形式: 古风

述怀(其一)

昔为仙子今为虎,流落阴崖足风雨。

更将斑毳被余身,千载空山万般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