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三首(其一)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梦境飘忽无法自控,夜晚仍在旧时人家。
蜡烛幽香中光线微暗,门户映照着屏风斜斜。
轻柔的檀香乐曲中,银字管声低回,发髻上插着折枝花。
天亮后又要与人世告别,洞口深处春意浓重,路途遥远。

注释

魂梦:梦境。
悠扬:飘忽。
不奈何:无法控制。
故人家:旧时人家。
香濛:幽香弥漫。
蜡烛:蜡烛。
时时暗:光线微弱。
户映屏风:门户映照屏风。
檀的:檀香。
慢调:轻柔。
银字管:银字管(古代乐器)。
云鬟:女子的发髻。
低缀:低垂。
折枝花:折断的花枝。
天明:天亮。
又作人间别:又要告别人间。
洞口:洞口深处。
春深:春意浓厚。
道路赊:路途遥远。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离别之情的诗篇,通过对夜晚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切缅怀。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在梦中无意间回到过去的情感寄托之地。这里的“魂梦”指的是灵魂与梦境的交织,不由自主地被情感牵引。

“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室内景象。诗人通过对昏暗蜡烛和摇曳窗风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有些许凄凉的情境。

“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缠折枝花。”这里的乐器声响以及低垂的花朵都在传递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诗人似乎在通过这些细节,表达自己对于美好时光无法长存的感慨。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最后两句则转向了白昼与日出,带来了离别和旅途延迟的情绪。诗人在梦醒后,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离合悲欢,这种无奈感通过“又作”二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体而言,此诗以其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旧的梦境之中。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梦游三首(其二)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梦游三首(其三)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

仙郎有约长相忆,阿母何猜不得知。

梦里行云还倏忽,暗中携手乍疑迟。

因思别后闲窗下,织得回文几首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移饶州别周使君

正怜东道感贤侯,何幸南冠脱楚囚。

皖伯台前收别宴,乔公亭下舣行舟。

四年去国身将老,百郡徵兵主尚忧。

更向鄱阳湖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雪中作

赋分多情客,经年去国心。

疏钟寒郭晚,密雪水亭深。

影迥鸿投渚,声愁雀噪林。

他乡一尊酒,独坐不成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