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仲良伯良世立过访中林有僧同集(其二)

片石枝林景最悭,多缘癖懒卧林间。

径来看竹何妨入,偶尔逢僧未许还。

水剩矶头堪条砚,月赊台畔半笼山。

奚囊蜡屐从兹始,分付閒云莫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李之世在中林接待友人仲良、伯良与世立来访,并与一位僧侣一同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美妙画面。

首联“片石枝林景最悭,多缘癖懒卧林间”描绘了林间清幽的景色,片石与枝林构成了一幅简朴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以“悭”字形容景致的珍贵与难得,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因癖好与懒散而常卧于林间的悠闲生活态度。

颔联“径来看竹何妨入,偶尔逢僧未许还”进一步展现诗人与来访者一同探索林间小径,欣赏竹林美景,偶遇僧侣时的惊喜与不舍。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谊。

颈联“水剩矶头堪条砚,月赊台畔半笼山”则将视线转向水边和月下的山峦,通过“剩”、“赊”等字眼,生动地描绘了水边岩石与月光下山峦半隐半现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文人墨客准备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源泉。

尾联“奚囊蜡屐从兹始,分付閒云莫掩关”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聚会的珍视与期待,决定从此开始携带文具,踏着木屐,享受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生活,同时希望自然界的闲云不要遮挡住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寓意着对自由与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林间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与友人僧侣相聚的温馨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仲良贻诗留别次答

七字投来珠满函,频思剖腹未云贪。

半窗红雨阶前坠,昨夜青灯榻畔谈。

山抱湿岚供稳睡,花啼晓露洗馀酣。

春光岂为游人驻,何事相逢说解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和陈伯良过访

九十春光已半过,其如不饮负春何。

花容媚客偏能艳,酒盏逢欢恨未多。

寒逼蒳炉香易细,雨滋桐质调难和。

同君批抹閒风景,险思还将险韵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和尹世立过访

春在林芳雨霭间,聊将澹酌消春閒。

盘空衲子挦蔬去,灶湿山童乞火还。

角韵何人诗骨隽,飞筹偏我酒肠悭。

茸茸细草沾游屐,踏破苍苔几径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和友人苦贫

木棉遮暖草为茵,自笑频年客路尘。

帐底有文堪骂鬼,囊中无物可通神。

倾盖与语皆肝胆,度岭逢人半故新。

吟兴转豪气转壮,如君意况讵言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