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虚舟和尚会中三夏每室中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之语三年不易是时如隔罗縠看月不敢下语后移单净慈常提此语忽蹉口自云恁么说话堕三恶道惜不复见者老和尚今作一偈记诸

不是心兮非物佛,室中垂语最分明。

三年果有留心事,塔下黄金骨尚灵。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这不是心灵也不是物质,室内的低语却最为清晰。
如果真的有三年的挂念,塔下的枯骨依然保持着灵性。

注释

室中垂语:室内低声细语。
最分明:非常清晰。
三年果有:如果确实有。
留心事:挂念的事情。
塔下黄金骨:塔下的枯骨(比喻久远的事物)。
尚灵:仍然保持着灵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云岫所作,以禅宗对话的形式表达对佛法理解的独特见解。首句“不是心兮非物佛”揭示了佛教中对“心”、“物”和“佛”的超越,强调禅修并非简单地认同或否定这些概念,而是要超越它们的束缚。接着,“室中垂语最分明”描绘了禅师在静室中清晰传达禅意的情景。

“三年果有留心事,塔下黄金骨尚灵”两句,表达了对禅修长年累月的坚持以及对佛法深远影响的肯定,即使逝去的高僧(塔下黄金骨)的精神依然活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禅师智慧的敬仰和对佛法传承的珍视。

最后,诗人感慨“如隔罗縠看月”,暗示禅意深远,难以言表,只能用心体会。他提到老和尚的教诲被时常提起,但随着时间流逝,自己却无法再准确传达,流露出对失去这位大师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禅语与叙事,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邃与禅师的智慧。

收录诗词(126)

释云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勉日藏主书楞严

银钩铁画胸中有,得誉多因写外书。

何似回心归内典,楞严经卷著工夫。

形式: 七言绝句

秋夜看月

木落山空秋最多,登楼无奈月明何。

老僧得句诗偏好,夜雪涨溪荞麦花。

形式: 七言绝句

览明觉语

瀑雪一千馀丈白,洞庭七十二峰寒。

当年若也收归藏,此录谁知是别传。

形式: 七言绝句

觉庵和尚室中举行脚明什么边事进云明一色边事庵示竹篦云者个是什么进云竹篦庵擒住痛打一顿因思前事为作一偈

室里曾遭痛竹篦,等閒放过却成迷。

思量一色明边事,好采无言答得师。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