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君玉

不见紫霄翁,侵寻鬓已蓬。

倦游乡域异,归梦夙宵同。

爱酒贫应甚,吟诗老更工。

清时公道在,未足叹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没见到那位紫霄翁,岁月流逝我已两鬓斑白。
厌倦了在外漂泊,即使回到故乡,梦境中的家乡仍是相同的。
因为贫穷,我更加热爱饮酒,虽然年老,写诗却愈发熟练。
在这个清明的时代,公正仍在,所以不必感叹人生路途的困厄。

注释

紫霄翁:指代一位隐逸或德高望重的人。
侵寻:逐渐,渐渐。
鬓已蓬:形容头发斑白,显得苍老。
倦游:厌倦了长期的旅行或仕途。
乡域:故乡。
归梦:回家的梦。
爱酒:非常喜爱饮酒。
贫应甚:因贫困而更加。
吟诗:作诗。
老更工:年纪越大,诗歌造诣更深。
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公道:公正的道理。
未足:还不足以。
叹途穷:感叹人生道路的困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寄君玉》,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况的感慨。首句“不见紫霄翁”,以“紫霄翁”代指友人,暗示其久未相见,流露出淡淡的怀念之情。次句“侵寻鬓已蓬”,通过描绘自己头发斑白,暗示岁月流逝和个人的疲倦与沧桑。

第三句“倦游乡域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接着,“归梦夙宵同”强调了诗人夜间梦中也渴望回到故乡,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深。

第五、六句“爱酒贫应甚,吟诗老更工”,诗人自嘲贫困的生活使得饮酒成为唯一的慰藉,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保持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技艺反而更加精湛。这体现了他的坚韧和对艺术的执着。

最后两句“清时公道在,未足叹途穷”,在公正的时代里,诗人认为尽管处境艰难,但仍有公道存在,因此并不完全因为困顿而感到绝望,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公正的期待。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寄张大夫

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

一别今何向,三年信不通。

不应书字倦,未有北来鸿。

肯作彭城守,何时马首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张文潜舍人

今代张平子,雄深次子长。

名高三俊上,官立右螭旁。

车笠吾何恨,飞腾子莫量。

时平身早达,未用梦凝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张学士

湖海三年别,谯徐一日间。

经时犹未见,凡事信多艰。

理极那须说,情生不自还。

从来阙声问,相见若为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张宣州

与世情将尽,怀仁老未忘。

故人今五马,高处谩三长。

诗岂江山助,名成沈鲍行。

肯为文俗事,打鸭起鸳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