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汤公挽词

初喜明良合,旋伤道命孤。

世应摧直道,天亦丧醇儒。

正色居朝著,昌言备庙谟。

常羞持禄位,未拟保身躯。

仗马方钳结,成乌自毕逋。

群嗔杨震戆,翻笑马光迂。

白日高难照,青蝇点欲污。

尸犹思指佞,瞑岂为怜吴。

定论中朝在,遗哀南国殊。

衔恩遍倪耄,会哭尽生徒。

岘首碑宜勒,桐乡祀不诬。

瓣香曾愿托,北望泪苏苏。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周龙藻为悼念汤公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汤公的深深哀悼和对其人品的极高评价。首联“初喜明良合,旋伤道命孤”以对比手法,初时为汤公与明君的契合而欣喜,随后又因汤公的孤独命运而悲痛。接着,诗人感慨世道不公,直言之士难以立足,“世应摧直道,天亦丧醇儒”,暗示了汤公的正直遭到了压制。

“正色居朝著,昌言备庙谟”赞扬汤公的刚正不阿和深思熟虑的建议,然而他并未因此而贪图权位,“常羞持禄位,未拟保身躯”。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描绘了汤公的困境,“仗马方钳结,成乌自毕逋”,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忠诚和无奈。

诗人感叹汤公的悲剧性遭遇,周围的人误解甚至嘲笑他的耿直,“群嗔杨震戆,翻笑马光迂”。然而,汤公的高尚品质如日光般明亮,却被小人玷污,“白日高难照,青蝇点欲污”。他至死仍不忘揭露奸佞,令人敬佩,“尸犹思指佞”。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汤公身后事的关怀,以及对师徒们的哀悼,“定论中朝在,遗哀南国殊”。他承诺将汤公的恩德铭记于心,并向北方遥祭,泪水涟涟,“衔恩遍倪耄,会哭尽生徒”。结尾处,诗人提到为汤公立碑和祭祀,寄托哀思,“岘首碑宜勒,桐乡祀不诬”。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汤公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人格和悲剧命运,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22)

周龙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岁贡生。高才实学。有《恒斋集》等

  • 字:汉荀
  • 号:恒斋
  • 籍贯:江苏吴江

相关古诗词

读汉史

供帐都门羡二疏,赐归犹得老田庐。

他年萧传催和药,一著先机恨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和柳塘先生燕诗奉寄京师

秋社年来事总非,自将弱羽托乌衣。

看他华屋羞轻入,留得孤巢拟独归。

鹰隼猜深应远害,炎凉历尽早知几。

当风莫笑身无力,未肯衔泥附热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归太仆墓

震川有遗家,零落鹿城隅。

一望荒原迥,数行老树枯。

瓣香文字在,盂麦子孙孤。

无限沈吟意,残碑孰遣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赐租行

康熙二十三年冬,翠华拂天来江东。

时巡钜典废已久,郡国始识虞周风。

圣明御宇忧赤子,疾苦历历彻九重。

岂惟顿递罢骚绎,耕敛在目常忡忡。

三吴一隅傍湖海,水潦间岁惊尧洚。

涂泥厥土赋下上,其后百倍于域中。

哀此泽国凋疲地,征求旁午烦大农。

上供强半竭脑髓,督责返谓财赋充。

是时持节有汤父,入告实与皇心同。

度支经费关军国,不得骤免租调庸。

丁卯建丑月初吉,恩纶浩荡颁紫宫。

科徭累累许现放,白骨起肉流膏洪。

欢声如雷喜气遍,吾皇犹欲哀其穷。

常闻五载乃一狩,盛世盛事忽两逢。

銮舆初入淮南境,蔀屋早已回宸聪。

非常之泽古难再,至今独叹吴民蒙。

旧逋新欠悉湔洗,覆冒直比天穹崇。

尚憾汤父死未睹,喜极下泪双眼红。

贱臣手捧黄纸诏,有口愿祝齐华封。

矢诗岂敢备国雅,讴歌田野随儿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