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赞美了严紫卿廉访的卓越才能与功绩。开篇即以“天生豪俊”点明其非凡之才,并强调了时机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建树须俟需才日”,意指成就大事需要合适的时机和人才。接着,诗人通过“大器从来都晚成”一句,表达了对严紫卿晚成大器的肯定。
诗中回忆了严紫卿在大帅麾下,参与平定甘凉地区的叛乱,以及随后在青海地区统率偏师,彻底清除残余敌人,稳定回疆局势的英勇事迹。这些功绩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大臣们纷纷上奏推荐他为国家重臣。朝廷认为他具备治理一方、担任边疆重任的能力,并委以重任。严紫卿在长安驻守期间,不仅疏通沟洫,使百姓欢欣,还积极倡导农业与蚕桑生产,扩大水利建设,使国家富强。他的辛勤工作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并被特地任命为三秦地区的要职,释放无辜之人,成为忠直之臣。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严紫卿才能的高度评价,希望他能继续努力,报答君主与亲人,并预祝他的名字能载入史册,成为国家的栋梁之臣。整首诗通过对严紫卿功绩与品德的赞美,展现了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