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漕称

人之古貌,心未必醇。心醇貌古,或非通人。

我视赵公,其貌甚古。心德俱醇,通达明悟。

我曹山野,岂足尽知。但据所见,以类可推。

大河之说,何其通达。精简平允,明辨昭皙。

盖其心得,身至自阅。坐而可言,起而可设。

又云九河,勿守故迹。但求禹意,然后为得。

此说尤奇,汉儒不及。我自黑头,尽心河渠。

逢人辄问,三十年馀。得公此说,庶几成书。

既讲大河,遂及赈饥。如此方略,所系甚大。

乡官胥徒,实为巨害。使领虽贤,吏不可乏。

必得官吏,斯为善法。可为利泽,可制奸猾。

如其备预,莫若义仓。勿取军民,勿法隋唐。

裒多益寡,斯谋乃臧。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可自王公,下至选人。每月之俸,百取一分。

凡千钱者,其出钱十。斛取一升,缣取一疋。

各从本所,贮其本色。主者不劳,但视其籍。

不移一符,不烦一力。月知所增,岁知所积。

出者不劳,如无所出。其所损者,毫毛涓滴。

一仓之内,诸所畜聚,尽是官俸。

凡皆为民,不得移用。即移用者,法不可纵。

不以去官,不以赦原。设法如此,其谁敢干。

古人所贵,讲辨之学。应而弗精,询谋诹度。

惟是陋生,不足待问。问而不应,应而不精。

君子不为,非人之情。惟是弗精,面目腼然。

在乎复教,庶无后愆。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名为《送赵漕称》。诗中探讨了治水之道与社会管理的深刻见解,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水利知识的深厚理解以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人之古貌,心未必醇”,指出外表的古老并不一定代表内心的纯净,强调了内心品质的重要性。接着,诗人赞美赵公(赵漕称)的外貌古朴,内心却充满醇厚的品德和通达的智慧。

在讨论治水时,诗人引用了“大河之说”、“九河勿守故迹”等概念,主张遵循古代圣贤(如禹)的治水理念,而非拘泥于旧例。这种观点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创新精神。

诗人还提出了设立义仓的建议,作为预防饥荒的有效措施,强调了官吏在执行政策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从官员俸禄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义仓建设,以及明确的法律约束,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治水和管理经验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呼吁通过教育和合理的制度设计来避免未来的错误和过失。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洞察,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送赵守

齐有高密,有沂有沐。旁有泰山,莒鲁郊关。

粤有人焉,气清神耸。立节以高,处义而重。

维节维义,肇自布衣。根本渊源,所养可知。

以义为文,洪畅精微。以义持守,隐如坚城。

以义作为,动如精兵。面有正色,口无谀声。

赤心可割,肝胆可倾。以义接物,不矜不骄。

以义临民,实庇汝曹。实康实济,实恺实悌。

民实宜之,实受其惠。方今天下,虽曰治安。

正在所恤,民有饥寒。公所往居,岂肯草草。

戒吏侵渔,欲民温饱。言者为准,行者为表。

维恕维平,除烦去扰。狼摧其牙,虎缩其爪。

父子室家,足以相保。作此诗者,岂徒然乎。

庶使其民,传告欢呼。

形式: 四言诗

谢玉师

河沙亦可数,海水亦有畔。

师恩及吾母,其多卒无算。

远者穷无边,深者入黄泉。

黄泉儿莫到,慈母忽有告。

冥冥长夜中,如行白日道。

儿一别母容,可想不可逢。

凭师无量恩,恍惚如相通。

师恩若何为,真诚与高义。

幽明虽有殊,母子各有慰。

欲报将奈何,肉镌骨可磨。

泣尽感恩泪,慷慨成悲歌。

形式: 古风

送云鹤山人

星非甘公,卦非焦赣。善言五部,枝干迭用。

所据甚精,所发必中。辅之以教,其益弥众。

以刚止邪,以柔止讼。躁者使静,义者使动。

仁使之修,虐戒之纵。险者使平,浮者使重。

如此庶乎,殆可折衷。行矣勉之,斯言可诵。

形式: 四言诗

送李守孝博

外官之重,其惟使乎。使者之重,兵政刑诛。

持挈纲领,设施楷模。以实去伪,以清革污。

善本须养,恶根必锄。非严不肃,非宽不舒。

非威不行,非信不孚。诸如此类,一不可无。

而况百粤,岭阳海隅。其俗彍悍,戒吏侵渔。

缓之则怀,扰之则吁。又况其徼,溪洞蛮居。

虑要先定,戒须早图。使臣之重,不其然欤。

命使维何,曰山阳守。维山阳守,其质忠厚。

既明而恕,惟所自有。以严以威,以左以右。

维恕维平,维详维精。所济维敏,所孚维诚。

刑无必用,事皆原情。或虚其狱,或空其庭。

称者盈巷,传者盈城。四境之内,尽为欢声。

其体则庄,面无浮气。其目则瞭,心无所蔽。

不激不诡,不迁不泥。亦不自务,亦不自恃。

好谋好询,使臣所贵。维询维谋,何以酬之。

维时武备,为国修之。我闻番禺,熙宁之前。

弓手之外,枪手三千。总计一路,何啻万数。

因而循之,不烦招募。可增其籍,可当土兵。

不费斗粟,不用尺缯。其便如此,何惮弗兴。

付之善吏,以成其能。训之练之,按阅有程。

可如汉制,选择骁锐。号为奔命,无所不备。

岂惟广东,自广而西。闻命即赴,势张力齐。

如声如响,如鸷如飞。如决大水,从山赴溪。

盖神速者,用兵之奇。仍坚其城,仍浚其池。

虽有交趾,正如狐狸。伏藏窟穴,其何能为。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