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僧山中嫌月窄,夜夜独上高高台。
四边不肯著闲树,故要满坐清光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独特心境。他居住在深山之中,对寻常的月光感到不够宽广,因此每夜独自登上高高的台子,寻求更为广阔的月色。他精心打理周围环境,不种闲树,确保月光能够毫无遮挡地洒满整个空间,营造出一个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老僧的形象,表达了对纯净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月色的独特审美。整体风格简洁,意境深远。
不详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老僧坐见万物空,往往终日居此台。
破衣兀坐若枯木,山鸟不怕行莓苔。
老僧拂榻人不知,独与清风事来去。
朝昏宴坐向轩中,此身便是清风主。
古乐破散郑卫起,走入万物不可名。
山中惆怅莫能到,疑是舜时韶一声。
老僧拂拭待游者,云骨一片莓苔青。
尘埃万事心若醉,到此不觉令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