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归无时,视汝长久。孰为沮溺,风雨相耦。
筑室东皋,取足南亩。后稷为烈,夫岂一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诗,他以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业劳动的尊重。诗中“我归无时,视汝长久”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希望能长久地与土地相伴。接下来,“孰为沮溺,风雨相耦”借用“沮溺”(指隐居不仕的人)的典故,表示愿意与风雨同舟,过着耕读生活。
“筑室东皋,取足南亩”描绘了在田野边建造房屋,自给自足的生活理想,体现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后稷为烈,夫岂一手”则引用后稷(周朝农业始祖)的典故,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集体努力,暗示自己也愿意投身于农业生产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体现了苏辙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我行四方,稻麦黍稷。果蔬蒲荷,百种咸植。
粪溉耘籽,乃后有穑。尔独何为,开口而食。
跋扈飞扬,谁匪南柯。运历相寻,忧喜杂和。
我游其外,所享则多。削迹拔木,其如予何。
欣然而笑,是无枯荣。手足相依,所钟则情。
情忘意消,神凝不征。可以安身,可以长生。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阱斯阻。
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不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