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斋中时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环境的变化。首句“桑溪竹圃路团团”以“团团”二字生动地描绘出竹园小径环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而幽深的竹林之中。接着,“门巷都非少日看”一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后两句“送客棹船频借问,向来江面是阑干”,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细节。在送别客人时,诗人频繁地询问江面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关心。这里的“阑干”一词,既可指江边的栏杆,也可象征着某种界限或分隔,或许暗含着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