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饮韩仲山锡学博官舍

韩博士家多美竹,孔宣公宅有高楼。

荒城胜赏无他去,此夕清狂可自由。

著我楼头看皓月,借君竹下过中秋。

衔杯却忆巴陵夜,一点团山万里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韩博士官舍的欢聚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首联“韩博士家多美竹,孔宣公宅有高楼”,以韩博士家的美竹和孔宣公宅的高楼起笔,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聚会场所的不凡与主人的品味。

颔联“荒城胜赏无他去,此夕清狂可自由”,点明了聚会地点的独特之处——在荒城之中,却能享受到胜过其他地方的盛宴,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满足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颈联“著我楼头看皓月,借君竹下过中秋”,进一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诗人与友人在楼头赏月,在竹林间度过佳节,画面温馨而浪漫,充满了节日的喜悦与和谐。

尾联“衔杯却忆巴陵夜,一点团山万里愁”,则在欢乐之中融入了一丝淡淡的忧愁。诗人回忆起巴陵之夜的情景,心中涌起遥远的愁绪,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既有眼前的欢愉,也有对过往的思念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时光,以及在欢聚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寄答莫五

南北二万里,得归便可喜。

止当看山来,名心淡如洗。

君才不一世,群心有窃比。

水母目濛濛,焉识长鲸事。

何必说高言,不入里人耳。

自非此病药,固让溲勃使。

且吾观古贤,谁能不骳骪。

金待百鍊柔,木要九枸美。

安知屡摧坐,学问不在此。

迩来吴桥上,槴尘光玼玼。

左对而右弄,弟妹绕肩背。

朝会小斋食,夜温北堂被。

闲来拥寒毡,铅椠伴针黹。

富贵诚无权,兹岂不足恃。

俗儿那可道,追膻若奔蚁。

神血先未凝,尸虫食其髓。

可怜负当年,赢作昏昏鬼。

念此耸毛骨,百年固无几。

父母七尺躯,责备塞天地。

区区一科目,真不与荣靡。

我今老复懒,负贱不自耻。

澜浪适平夷,半载绊盐米。

叔夜本无虱,把搔不自已。

数月断家书,乡梦乱难理。

未识今年秋,溪田有收否。

又未识家人,御冬作何计。

阿卯出门时,论语读数纸。

至今知所诵,曾否到孟子。

悠悠我之思,肠中转轮似。

如何接君书,亦复穷尔尔。

下无缝裤襦,上无奉甘旨。

吾侪傥定穷,理也奈何彼。

子贫且在家,我贫更客里。

客里贫转甚,春衣今未褫。

日夕数来店,弟辈默以傒。

拟得一个来,兹事有人庀。

依然满箧书,随渡乌盘水。

携手慰离索,一笑愁城圮。

翻瓮饱黄齑,冷寻红叶寺。

更当出秘籍,共读梅花底。

形式: 古风

平夷驿马祖祠下柏,将坼矣,命伐之,其拥树诸石,不忍他弃,遂移作假山于祠后庭

平生爱石心,惟有石始知。

两脚落荒城,苔岑悲索离。

谁谓补天具,日见乃忽之。

含笑抱之进,马卒俱暗嗤。

世有非常原,固无怪汝疑。

茶夫小儿手,指意任所为。

妙在不经心,遂与岩壑期。

峰峦有重复,嵌窦亦生姿。

果然惬所欲,百绕未觉疲。

谁为后来者,聊乐某在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玉真观

道人门内四立壁,道人门外三朵花。

门前即是北归路,何因游子不思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人日嵩明道中二首(其一)

果园河口牛肝哨,看到杨林无限情。

客去门牛齝草送,女归篱树带花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