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望亭三首(其一)

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我们已经到达常州的尽头,这里是望亭。
现在我们即将离开常州,这是第四段旅程。

注释

常:指常州。
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尽处:尽头,终点。
望亭:地名,可能是一个亭子或地标。
已:已经。
离:离开。
第四程:指旅程的第四段路程。
柳线:形容柳树的枝条如线状。
绊:牵绊,阻止。
船:水上交通工具。
知不住:知道无法留住。
却教:却让,反而使。
飞絮:柳絮,柳树种子的绒毛。
送侬行:送我前行,意指柳絮随风飘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离开常州时的景象与心情。开篇“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设置了一种空间感和时间感,通过具体的地名和距离感,营造出一种行进中的动态场景。

“柳线绊船知不住”一句,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柳絮纷飞,被风吹得四处飘散,它们轻柔地缠绕着船,仿佛在阻挡船只前进的步伐。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留恋。

“却教飞絮送侬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在对柳絮发出请求,让它们像轻盈的使者一样,陪伴着自己继续前行。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奈与顺应,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飞扬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舟过黄田谒龙母护应庙二首(其二)

南康名酒有残樽,急唤荷杯作好春。

紫幕能排北风冷,夕阳偏惜半船温。

形式: 七言绝句

舟过黄田谒龙母护应庙二首(其一)

远山相别忽相寻,水到黄田渐欲深。

见说前头山更好,且留好句未须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