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二松如盖偃中庭。向朱夏、作秋声。摇影动疏棂。

掩映得、苔痕转青。

西清博士,西台御史,相对又双清。咫尺到蓬瀛。

休认作、蓝田县丞。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翻译

两棵松树像伞盖般倒映在庭院中,在炎热的夏天发出秋天的声音。树影摇曳,触动着稀疏的窗棂。
它们遮掩映衬出的青苔痕迹更加明显。
西清博士和西台御史,两人相对,都是高洁之士。他们近在咫尺,仿佛置身于仙境蓬莱和瀛洲。
不要误以为他们是蓝田县的小小县丞。

注释

偃:倒伏,这里形容松树茂盛地倒映在庭院中。
朱夏:炎热的夏天。
疏棂:稀疏的窗户。
苔痕:青苔的痕迹。
西清博士:古代官职名,指学识渊博的官员。
蓬瀛:蓬莱和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蓝田县丞:古代官职,此处用来表示地位不高。

鉴赏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太常引》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庭园景象。"二松如盖偃中庭",开篇便以两棵松树的形象入诗,它们如同华盖般遮蔽在庭院之中,夏日里却带来秋意的凉爽。"摇影动疏棂",松影在稀疏的窗棂间摇曳,动静结合,增添了空间的生动感。

"掩映得、苔痕转青",松树与苔藓相互映衬,更显出环境的清雅和岁月的沉淀。接下来,诗人将松树与官职相联系,"西清博士,西台御史,相对又双清",借西清学府和西台监察的清贵象征,赞美了松树的高洁品质,同时也暗寓了自己的清廉之意。

"咫尺到蓬瀛",形容眼前仿佛就是仙境,暗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休认作、蓝田县丞",以蓝田县丞的平凡职位与前文的清高形象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不求世俗荣华,只愿保持内心的清高和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松树的意象,寄寓了诗人超脱尘俗、坚守清正的人格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41)

许有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字:可用
  • 籍贯: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1286~1364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

年来诗笔尚能神。但无柰、旧时贫。天地一闲身。

且不在、青云后尘。

壶秋眸子,野人心事,相对好敷陈。山酒正清醇。

要茅屋、朝朝是春。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太常引

四堤杨柳接松筠。香破水芝新。罗袜不生尘。

笑画里、凌波未真。

红云缥缈,清风萧飒,半醉岸鸟巾。不是葛天民。

也做得、江湖散人。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太常引

道宫城市胜林塘。松竹满、芰荷香。煮酒出丹房。

记相见、匆匆一觞。

云萍飘忽,仙凡悬绝,翻手又殊乡。何日漱余芳。

看华发、诗人许棠。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太常引

漱芳亭下小方塘。清散水芝香。回首翠成房。

忍不待、佳人奉觞。

紫垣朝暮,红尘车骑,遮断白云乡。老我重寻芳。

又浑似、今年海棠。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