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秋恨

暗雨凄邻笛。感秋魂,吟边憔悴,过江词客。

非雾非烟神州渺,愁入一天冤碧。

梦不到、青芜旧国。

休洒西风新亭泪,障狂澜、犹有东南壁。

空掩袂,望云北。雕栏玉砌都陈迹。

黯重扃、夷歌野哭,晦冥朝夕。十万横磨今安在?

赢得胡尘千尺。问天地、榛荆谁辟?

夜半有人持山去,蓦崩舟、坠壑蛟龙泣。

还念此,断肠直。日落羌笳咽。

认一行、高鸿尽处,五云城阙。

满眼惊尘还乡梦,重见昆池灰劫。

更马上、琵琶催发。

露冷横门移盘去,甚金仙,也怨关山别。

愁寄与,汉家月。故人抗议多风烈。

漫消魂、题诗陇树,谁旌奇节。

易水空成填恨海,西北终忧天缺。

但目尽、平烟区脱。

不信天心浑如醉,好江山、换了啼鹃血。

长剑倚,向谁说。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词以秋雨、凄笛和愁思为背景,描绘了词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开篇“暗雨凄邻笛”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通过“感秋魂”、“憔悴”、“过江词客”等词语,表达了词人因秋意而引发的哀愁和漂泊之苦。

“非雾非烟神州渺,愁入一天冤碧”运用象征手法,将愁绪比作弥漫的迷雾,暗示国家局势的迷茫和词人的无奈。接下来,“梦不到、青芜旧国”表达了词人无法回到往昔的美好家园的深切思念。

“休洒西风新亭泪,障狂澜、犹有东南壁”借新亭之泪,寓言国家虽面临危难,但仍有一线希望,东南壁垒尚存。然而,“空掩袂,望云北”,词人只能徒然地遥望北方,表达出无尽的哀思。

下片转而描绘了昔日宫殿的荒凉景象和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追忆。“十万横磨今安在?”质问历史上的壮志豪情何在,只剩下胡尘蔽天。“问天地、榛荆谁辟?”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痛心和对未来的迷茫。

结尾部分,词人借“羌笳”、“高鸿”、“汉家月”等意象寄托哀思,感叹易水悲歌已成历史,而关山阻隔使得琵琶声中充满离愁。词人以“长剑倚,向谁说”收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处倾诉的悲愤。

总体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个人的无奈与悲愤。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望月有怀

桂宫寂寞花前后,天阶玉露金风骤。

云外小骖鸾,也愁高处寒。

夜明秋半镜,暗缺山河影。

灯火梦长安,觉来西笑难。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汉宫春.庚子闰中秋

明月谁家,甚今年今夕,多事重圆。

移盘夜辞汉阙,贮泪铜仙。

珠帘画栋,倒寒波、空影如烟。

魂断处,长门烛暗,数声惊雁蛮弦。

还见山河残影,恁磨成桂斧,补恨无天。

凄凉镜尘顿掩,云里婵娟。

东华故事,祝团圞,归梦空悬。

凝望久,蓬壸翠水,西流好送槎还。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玉楼春.城西楼晚眺

惊烟连海掀风色,辽雁秋稀音信隔。

王孙芳草不成归,绿遍天涯无路陌。

悬悬愁眼迷云北,到处登临怀故国。

夕阳楼上好青山,只是黄昏留不得。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雨霖铃.恨别和柳屯田

并刀难切,是离肠恨,梦雨都歇。

繁华似水流去,回首处,车尘临发。

冷落关河送远,有孤雁悽噎。

念旧苑、衰柳寒烟,玉笛吹愁满空阔。

铜驼陌上伤今别,更断魂客里催佳节。

黄昏满地花影,依约见,故国秋月。

万里清霜,休问香篝翠被谁设。

却怨入帘底西风,付与残蛩说。

形式: 词牌: 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