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云宣之地行军两个月后,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受和对战争带来的哀愁。"自入云宣两月程",展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漫长。"风光渐异独伤情",表达了诗人面对异地异景时的孤寂与情感波动。
"戍楼月落城门闭,野塞风寒战马行",通过描绘月落关门、寒风中的战马,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紧张气氛。"幕府神兵传号令",暗示了军队纪律严明,而"沙场鬼火乍鲜明"则以幽暗的烽火映照出战事的残酷。
最后两句"玉关人老真堪笑,谁息狼烟致太平",揭示了诗人对于长期战乱的无奈与讽刺,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含深沉忧患意识的边塞诗,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时期士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