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辉堂诗(其一)

春日载迟,有耀其辉。彼居之子,永念庭闱。

篑土之孝,泰山之慈。欲报之德,中心慊而。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光辉,以及对家庭和父母深深的怀念与敬爱之情。诗人以“春日载迟,有耀其辉”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光明,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接着,“彼居之子,永念庭闱”,表达了对家庭和父母的永恒思念,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

“篑土之孝,泰山之慈”,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父母的孝顺比作堆砌土石的小事,而将父母的慈爱比作巍峨的泰山,形象地展现了孝顺与慈爱的伟大与深远。最后,“欲报之德,中心慊而”,表达了想要回报父母恩情的强烈愿望,但内心却感到深深的歉疚,这种情感的复杂与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孝道的崇高颂扬,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启示。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春辉堂诗(其二)

何以写心,聿构斯堂。有酒有酒,载崇于觞。

尔肴其洁,尔膳其香。不有慈亲,云何以康。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春辉堂诗(其三)

嗷嗷林乌,鸣我堂阴。我岂不如,怀此好音。

好音克怀,实劳我心。爰有萱草,言树之襟。

形式: 四言诗 押[侵]韵

吴集贤新堂诗

毖彼吴溪,浦水出焉。水绕山回,笃生俊贤。

俊贤之生,时维吴公。自北自南,有声沨沨。

其声谓何,隆以爵位。谁其媲之,超群逸类。

我公曰归,有赫其光。曾是故庐,闇然弗章。

公曰吁哉,我胡止居。来我工师,我村于溪。

爰作新堂,新堂孔侐。其桷庭庭,其楹植植。

乃辟我寝,我寝既安。乃立我门,我门有闲。

我轩我庑,亦曼且硕。羌何敏哉,曾不留役。

公作斯堂,左山右池。山有集鸟,池有跳鱼。

公登斯堂,以燕父老。有笙喤喤,有鼓考考。

公居斯堂,黄发其缤。有子有孙,从之如云。

公曰其徕,尔我孙子。其听我言,以久此宇。

昔视我庐,榱骞栋堕。今其轮奂,岂不在我。

救之度之,启之辟之。何幽不朗,何废不治。

尔承我志,曰象此堂。小可为杙,大可为梁。

毋揠尔本,毋拜尔枝。苟成尔材,大小具宜。

众领公诲,莫不改容。孰是后人,而弗率从。

哙哙斯堂,德以为基。搆之以功,百世可知。

匪功靡成,匪德曷致。小子作歌,以诏来裔。

形式: 四言诗

题画

义兴之山,维水瀰瀰。载游载咏,操觚挟几。

聊乐一日,百岁奚俟。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