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帝业山河固,离宫宴幸频。
岂知驱战马,只是太平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宴游于帝王山河之間,享受太平盛世的景象。"帝业山河固"表明了国家基础稳固,"离宫宴幸频"则展示了皇帝或尊贵人物出行宴乐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两句营造了一种祥和安宁的氛围。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引入了对比,"岂知驱战马,只是太平人"透露出一种深意。这不仅仅是对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描绘,更是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这里所谓"太平人"并非真正理解战争之痛,只是在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安逸。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都承载着深长的意境,通过对比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珍视以及对于战乱的警醒。整首诗在描绘太平盛世的同时,也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昔岁登临未衰飒,不知何事爱伤情。
今来揽镜翻堪喜,乱后霜须长几茎。
明日添一岁,端忧奈尔何。
冲寒出洞口,犹校夕阳多。
莫话伤心事,投春满鬓霜。
殷勤共尊酒,今岁只残阳。
朝班尽说人宜紫,洞府应无鹤着绯。
从此玉皇须破例,染霞裁赐地仙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