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劳封君

我爱君家江上洲,十年两度维扁舟。

蹉跎记得旧时事,梦中筑室临清流。

醒来怅望复长笑,笑问虚空曾点头。

山僧意中知有翁,翁也知有山僧否。

生平妄想类如此,法界惟心聊复尔。

欲识祗园老主人,咫尺白云千万里。

主人满盛能持盈,主人富贵能知止。

主人有子皆儒官,主人拜命垂青紫。

室中綦缟齐孟光,绕膝孙曾列雁行。

晚年行乐在山水,乘兴扶筇入醉乡。

醉乡高枕日西夕,蓬莱仙侣遥相将。

一朝羽化御风去,红尘回首空茫茫。

嗟哉,人生百岁如朝露,少壮几何忽迟暮。

陈仓有粟须饭僧,布地还应作檀度。

前人遗泽先遗安,后人种德如种树。

思翁愿了未了缘,笑指河洲在烟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为悼念劳封君所作的挽诗。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劳封君与江洲的深厚情缘,以及其生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首句“我爱君家江上洲”,表达了对劳封君居住之地的深情喜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十年两度维扁舟”描述了劳封君多次往返于江洲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接下来的几句“蹉跎记得旧时事,梦中筑室临清流”,通过梦境中的筑室场景,展现了劳封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醒来怅望复长笑,笑问虚空曾点头”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劳封君醒后既怅然若失又释然一笑的心态,表现了他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随后,“山僧意中知有翁,翁也知有山僧否”则通过与山僧的互动,进一步展现了劳封君的超脱与智慧。

“生平妄想类如此,法界惟心聊复尔”表达了劳封君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一切皆是虚幻,唯有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永恒。接下来,“欲识祗园老主人,咫尺白云千万里”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劳封君虽身处尘世,但心灵却能超越时空,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

“主人满盛能持盈,主人富贵能知止”赞扬了劳封君在功名利禄面前能够保持清醒,不被欲望所左右。接着,“主人有子皆儒官,主人拜命垂青紫”描述了劳封君家族的荣耀与显赫,体现了他对家族的自豪感。

“室中綦缟齐孟光,绕膝孙曾列雁行”描绘了劳封君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温馨画面,体现了他对家庭的重视与关爱。“晚年行乐在山水,乘兴扶筇入醉乡”则展现了劳封君晚年享受自然之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醉乡高枕日西夕,蓬莱仙侣遥相将”表达了劳封君在自然与精神的双重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一朝羽化御风去,红尘回首空茫茫”则是对劳封君离世的哀悼,以及对其灵魂升入仙境的想象。

最后,“嗟哉,人生百岁如朝露,少壮几何忽迟暮”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陈仓有粟须饭僧,布地还应作檀度”表达了对劳封君善行的赞美,以及希望人们能继承并发扬他的美德。“前人遗泽先遗安,后人种德如种树”强调了传承与积累的重要性。“思翁愿了未了缘,笑指河洲在烟雾”则是对劳封君的怀念与祝福,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劳封君的深切缅怀,也蕴含了对人生、道德、自然等多重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蔚园弟之沅江幕,因寄吴明府

东樵好友吴芥舟,雄才大略誇壮猷。

一朝受命出神武,百里快有贤君侯。

良弓射雕先射虱,庖刀割鸡方割牛。

造物于君良不薄,大才小用皆有由。

我在东林久藏拙,腊时记得春时别。

雨窗夜话墨未乾,寘书怀袖明还灭。

思君高过岭头云,思君皎若洞庭月。

思君清比玉壶冰,思君白似银盘雪。

今来汉口守庚申,来岁沅江作主人。

种得桃花千万树,江山无地不阳春。

春风鹤梦遥相忆,日暮鸰原怅别频。

到时若问乡园事,莫笑原生病且贫。

形式: 古风

青燐歌

百金市棺裹遗体,千金买山聚蝼蚁。

椎埋探出口中珠,痴杀年年守尸鬼。

新鬼旧鬼谁主宾,有声无声如诉人。

一灵皮袋不相顾,盲风黑雨飞青燐。

青燐遍野行人绝,冷光匝地明还灭。

高低零乱逐流星,远近欹斜傍残月。

乍如腐草化流萤,又如列缺驱奔霆。

却讶平原归猎火,翻疑远浦宿渔灯。

行人伫立复四顾,北邙累累谁家墓。

无复当年秉烛游,剩有孤明照泉路。

豕负涂,鬼一车,眼前所见徒区区。

君不见苌弘热血化为璧,防风白骨曾专车。

古今变化浑如此,人鬼迭代当何如。

青燐青燐归太虚,小巫击鼓大巫驱。

笑杀小巫与大巫,不识辽东白首猪。

形式: 古风

赠陈昆垂入学

生之生也气食牛,祖父爱之如琛球。

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

九岁通经知大意,十岁能文先制义。

纵横日课五千言,首尾不更三两字。

我年四十为腐儒,寻行数墨遵程朱。

三日一回频刮目,廿年久别当何如。

眼前世事殊匆草,少壮看看人已老。

我来旧社种莲花,生向环桥采芹藻。

羡生作赋拟凌云,羡生逸足能超群。

羡生良才不隐世,羡生乐道长安贫。

安贫乐道良不易,前路更多难了事。

愿言努力事驰驱,莫负老僧亲授记。

形式: 古风

送吴芥舟赴沅江县

世涂仕宦如沸鼎,芥舟先生心独冷。

世情临别多惆怅,东樵老僧笑鼓掌。

旁人问我笑何事,欲语不语难为计。

默默谁知世外心,哓哓恐触时人讳。

请君听我款款陈,男儿出处各有真。

山林朝市总一辙,伊周巢许非两人。

两人相知畴可匹,芥舟选官吾选佛。

沅江岩邑大如拳,湖上官衙仅容膝。

强似山僧不出山,土壁茅茨蔽风日。

时人莫笑沅江小,四面湖光周八表。

时人莫笑沅江贫,龙宫鲛室罗百珍。

时人莫笑沅江僻,日近长安天咫尺。

时人莫笑沅江閒,弹琴隐几看青山。

我笑先生怀利器,错节盘根曾未试。

藏锋敛锷直至今,甘与铅刀同钝置。

我笑先生游兴高,六年两度陵波涛。

长风破浪理舟楫,春满洞庭如感劳。

我笑先生最潇洒,琴鹤轻车随上下。

吟诗一路出湘潭,閒看儿童骑竹马。

我笑先生清且廉,盘中苜蓿水晶盐。

移来粉署伴冰檗,清风拂拂吹紫髯。

先生行矣勿复道,眼中之人殊草草。

长歌一曲反归来,彭泽闻之应笑倒。

别后相思笑不休,笑到宦成人已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