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白玉蟾所作,名为《题岳祠》。从诗中可以看出,白玉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悟。
“南来一剑住三山”一句,运用了道家的隐喻,将精神修养比作剑气,意指作者的心志如同利剑一般,能够驻守在三山之巅,即身心寄托于高远之处,超然物外。"分得平生风月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受和喜悦,将一生的快乐与大自然的风和月相结合,体现了一种生命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
“虽宰旌阳应施药,本求勾漏为脩丹”两句,诗人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道家修炼之术的追求。"宰旌阳"指的是太阳,即生命力的象征;"施药"则是治愈身心之意;"勾漏"和"脩丹"都是道家修炼术语,分别代表了吸纳天地精华和炼制仙丹的过程。诗人通过这些比喻,表达了对生命永恒和精神超越的渴望。
“蒙庄且慕漆园禄,李老尝为柱下官”两句,"蒙庄"指的是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漆园禄"则是隐逸生活的象征;"李老"通常指的是道教仙人李耳(老子),"柱下官"则是隐居之意。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淡泊明志、超脱红尘的向往。
“我视荣华真惯见,何如早炼碧琅玕”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荣华富贵的看破和超然,以及对于早日修炼成仙、得道的渴望。"碧琅玕"是一种美玉的名称,在这里象征着纯洁和高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于生命永恒和精神自由的深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