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寿隆上元五首(其三)

名章络绎走陪台,得对春风一笑开。

楼外未知明月出,袖中疑有夜光来。

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稔变污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名章络绎穿梭在台上,只为春风中展露笑容。
楼外的明月还未升起,袖中似乎藏着夜明珠的光芒。
犹如王子亲临竹林,滋味胜过曹操解渴的梅子。
歌声谣曲中汲取和谐的气息,预示丰收将驱散荒芜的田地。

注释

络绎:连续不断。
走陪台:穿梭在舞台上。
未知:尚未察觉。
袖中:衣袖之内。
王子:比喻高贵之人。
登门竹:比喻来访的尊贵客人。
味胜:味道超过。
止渴梅:解渴的梅子,比喻能带来慰藉的事物。
挹:汲取。
和气:和谐的气息。
丰稔:丰收。
污莱:荒芜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和唐寿隆上元五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上元节(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首句“名章络绎走陪台”形象地写出人们携带名帖往来于宴会的热闹场景,如同繁星点点,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得对春风一笑开”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春风吹拂时的愉悦心情,仿佛连笑容都因春风而绽放。接下来两句“楼外未知明月出,袖中疑有夜光来”,通过楼外月色和袖中似有光芒的暗喻,营造出神秘而美妙的意境,暗示着佳节之夜的明亮与希望。

“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运用典故,将美酒比喻为王子的清雅之竹,其醇厚之味犹如曹操当年以梅止渴的佳话,赞美了酒的品质。最后两句“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稔变污莱”,诗人借歌谣传递的祥和氛围,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将节日的欢乐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融为一体。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既展现了上元节的热闹,又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富有诗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唐寿隆上元五首(其二)

明月升天镜上台,灯如莲沼万枝开。

恨无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来。

续法未能窥佛祖,赓歌聊得继欧梅。

壮心消尽嬉游兴,矧复斑衣怅老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贾阁老三首(其三)

西云十日结重阴,葵箑桃笙自不禁。

书帙有缘灯耿耿,酒杯无伴雨沉沉。

君恩未报空怀禄,民瘼难医只愧心。

为问野麋何处好,莺鸣雕槛隔长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贾阁老三首(其二)

来朝杲日破顽阴,共指秋成喜不禁。

寸碧遥岑供眺望,长空飞鸟自消沉。

四时景物千钟酒,万古功名一寸心。

尚愧先生游佛海,两忘轩冕与山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贾阁老三首(其一)

新柳逢秋叶尚阴,晚莲披露色难禁。

坐听玉屑轩犀麈,静对山炉飏水沉。

绿酒浅深皆有味,白云来去本无心。

辱公丽藻相留句,且复追随翰墨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