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画桥流水欲平阑。雨后青山。

去年芳草今年恨,恨香车、不逐雕鞍。

红杏墙头院落,绿杨楼外秋千。谢娘别后忆前欢。

泪滴春衫。柔荑共折香红处,劝东风、且与流连。

早是相思瘦损,梅花谢了春寒。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风入松》是宋代词人康与之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和词人的离愁别绪。开篇"画桥流水欲平阑。雨后青山",画面生动,展现出雨后清新湿润的环境,流水潺潺,画桥静美,青山如黛,透露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去年芳草今年恨,恨香车、不逐雕鞍",词人借景抒怀,去年的芳草依旧,但人事已非,心爱的人不再相伴,只能独自面对这满目春色,心中充满遗憾和思念。"红杏墙头院落,绿杨楼外秋千"进一步描绘了春日景色,红杏花开,秋千荡漾,却无人共享,更显孤独。

下片转入对往昔欢愉的回忆和如今的哀伤:"谢娘别后忆前欢。泪滴春衫",谢娘是女子的代称,词人怀念与她共度的美好时光,泪水打湿了春衫,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柔荑共折香红处,劝东风、且与流连",回忆起曾与她共同折花嬉戏的情景,词人仿佛在向春风诉说,希望留住春天,以延续那段美好的记忆。

最后两句"早是相思瘦损,梅花谢了春寒",词人感叹因思念过度而消瘦,春天的寒意似乎也加重了他的愁苦,以梅花凋零象征着春光易逝,相思无尽。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的眷恋和现实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51)

康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字:伯可
  • 号:顺庵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147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其二)闺思

碧苔满地衬残红。绿树阴浓。

晓莺啼破眉心事,旧愁新恨重重。

翠黛不忺重扫,佳时每恨难同。花开花谢任东风。

此恨无穷。梦魂拟逐杨花去,殢人休下帘栊。

要见只凭清梦,几时真个相逢。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流子

结客少年场。繁华梦,当日赏风光。

红灯九街,买移花市,画楼十里,特地梅妆。

醉魂荡,龙跳撝万字,鲸饮吸三江。

娇随钿车,玉骢南陌,喜摇双桨,红袖横塘。

天涯归期阻,衡阳雁不到,路隔三湘。

难见谢娘诗好,苏小歌长。

漫自惜鸾胶,朱弦何在,暗藏罗结,红绶消香。

歌罢泪沾宫锦,襟袖淋浪。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失调名

玉楼人静。高卷疏帘情迥。

形式: 押[迥]韵

汉宫春.慈宁殿元夕被旨作

云海沈沈,峭寒收建章。雪残鳷鹊。

华灯照夜,万井禁城行乐。

春随鬓影,映参差、柳丝梅萼。

丹禁杳,鳌峰对耸,三山上通寥廓。春衫绣罗香薄。

步金莲影下,三千绰约。冰轮桂满,皓色冷浸楼阁。

霓裳帝乐,奏升平、天风吹落。

留凤辇、通宵宴赏,莫放漏声闲却。

形式: 词牌: 汉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