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与周子充内翰泛舟石湖松江之间夜艾归宿农圃距今淳熙己亥九年矣余先得归田复以是夕泛湖有怀昔游赋诗纪事

石湖花月浮春空,忆共仙人同短篷。

三更半醉吹笛去,棹入湿银天镜中。

鹤鸣唤归斗未没,却步扶疏花底月。

不知行到碧桃边,但见天风吹积雪。

月圆月缺今几回,依旧满湖金碧堆。

仙人还上玉堂宿,合有片时清梦来。

一笑流光飞电抹,嫦娥相对两愁绝。

桂枝应亦老无花,蟾兔不须疑鹤发。

形式: 古风

翻译

石湖的月色映照着春天的天空,想起那时和仙人一起乘坐小舟。
夜半时分,微醺中吹笛离去,小船划过如湿银般的湖面。
白鹤鸣叫,唤我归去,此时北斗星还未落,我在稀疏花影下的月光下漫步。
不知不觉已来到碧桃花边,只有天风和积雪陪伴。
月亮圆缺已经轮回多次,湖面依然金碧辉煌。
仙人或许已在玉堂安睡,此刻应有一段清梦降临。
时光匆匆如飞箭,面对月宫中的嫦娥,我们相视而愁绪满怀。
月桂树应该也老了,不再开花,不必怀疑我如月兔般白发苍苍。

注释

石湖:地名,指苏州的石湖。
仙人:神话中的长生不老者。
短篷:小型船只,有短篷的舟。
三更半:夜晚的某一时刻,约半夜。
湿银:形容月光如水银般明亮。
斗:北斗星。
扶疏:稀疏的样子。
碧桃:春天开放的桃花。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
积雪:比喻月光下的白色反光。
玉堂:宫殿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清梦:清幽的梦境。
一笑:微笑,此处可能象征时间流逝。
嫦娥:月宫仙女。
桂枝:月宫中嫦娥的象征,常与桂花联系。
蟾兔:月亮的别称,也指月宫中的兔子。
鹤发:形容头发白如鹤羽,指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淳熙己亥年间回忆起乾道辛卯年与友人在石湖泛舟赏月的情景。诗中通过“石湖花月浮春空”展现出湖面月色下的春意盎然,以及与仙人的美好共游。“三更半醉吹笛去”描绘出夜晚乘船的醉态和笛声悠扬,如梦如幻。“鹤鸣唤归斗未没”写月夜鹤鸣,时间仿佛静止,斗转星移。“不知行到碧桃边,但见天风吹积雪”则寓言般地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如雪。

诗人感叹月圆月缺已历多次,而石湖的美景依旧。“仙人还上玉堂宿”暗示对过去的怀念,期待能有片刻清梦重温。“一笑流光飞电抹”形容时光飞逝,而“嫦娥相对两愁绝”则借月宫仙女表达对往昔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桂枝应亦老无花,蟾兔不须疑鹤发”以自然景象象征岁月变迁,暗示自己虽年华老去,但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不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石湖夜游的深情追忆。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鱼复浦泊舟望月出赤甲山山形断缺如鼍龙坐而张颐月自缺中腾上山顶

月出赤甲如金盆,蹲龙呀口吐复吞。

长风浩浩挟之出,影落半江沉复翻。

天高夜静四山寂,惟有滩声喧水门。

高斋诗翁不可作,我亦不眠终夕看。

形式: 古风

临溪寺

万山绕竮竛,二水奔澒洞。

亭亭林中寺,金碧灿檐栋。

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

少捐一炊顷,暂作百年梦。

无人自惊觉,幽禽正清哢。

倦客如残僧,无力供世用。

此行端为山,紫翠迭迎送。

漱井出门去,惊尘扑飞鞚。

形式: 古风

南台瑞应阁用壁间张安国韵

冲雨上山头,临云看山脚。

松间一弹指,开此宝楼阁。

草鞋方费钱,拂子不暇握。

小偈出雷音,千古惊猿鹤。

形式: 古风

南柯子(其二)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