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君山远上人送别

恋恋君山未解维,高僧来送赠行诗。

谁知归去陶元亮,又遇当年远法师。

莲社欲留听说法,菊篱那忍负归期。

临岐重约头陀会,记得江干话别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依恋着君山迟迟不愿离去,一位高僧前来为我送别并赠诗。
谁能想到我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再次遇到当年的远方法师。
我想留在莲社聆听佛法,却难以忍受离开菊花篱笆的归期。
在分别的路口,我们再次约定,下次在头陀会相见,记得江边离别的时刻。

注释

恋恋:依恋不舍。
君山:指代某座山。
维:系船的绳索,这里指停留。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赠行诗:送别诗。
陶元亮: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著称。
远法师:远方的法师,可能指僧侣或有道之人。
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比喻清净。
听说法:听讲佛法。
负归期:违背、耽误归期。
临岐:面临岔路口,此处指分别之时。
头陀会:佛教修行者的一种集会。
江干:江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梦桂的作品《酬君山远上人送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君山远上人的深深眷恋和感激之情。首句“恋恋君山未解维”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依恋,还未解开缆绳就已产生离愁。接着,高僧的到来为诗人送别增添了诗意,暗示了僧人与诗人的深厚情谊。

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法师的怀念,暗示了他们之间可能有过相似的经历或深厚的佛法交流。“莲社欲留听说法”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僧人智慧的敬仰,而“菊篱那忍负归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不舍,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期待。

最后两句“临岐重约头陀会,记得江干话别时”,诗人与僧人在分别之际再次约定,回忆起江边的告别场景,充满了深情厚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彼此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

收录诗词(105)

陶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竹岩丁直卿镂冰集

一片好诗如片月,半生愁杀镂冰翁。

多情误以苦为乐,众体疑于异却同。

几度手抄方刻枣,数茎发在已如蓬。

江湖醉墨争驰骋,谁识岩灯夜夜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儿时中堂成德脩弟喜而赋之因次元韵

有谭名利者,耳若了不闻。

心乎平似水,身也懒于云。

眇眇居人世,骎骎过隙曛。

田园趣归去,风月谩平分。

有子万事足,一堂何足论。

还欣身有托,或谓寿无根。

静处安吾分,超然忘世纷。

炉薰祝万寿,持用答吾君。

形式: 古风

山矾

香远花繁叶耐冬,人人道与木犀同。

一般赛得木犀过,能为人间报岁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同子兴赋雪中折带冰梅

雪里攀梅冷不胜,归来分插几空瓶。

花间乱缀未凋玉,窗下细看元是冰。

旋觉暖回还易散,只愁冻损独先零。

诗翁贪看横斜影,未暝呼童急上灯。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