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酬李子迁》由金代诗人刘从益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曾著朱衣侍冕旒,忽乘羸马出皇州”,诗人以过去身着官服侍奉君王的荣耀与现在骑着瘦弱的马匹离开京城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青山有约携琴往,白发无成把镜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象自己将前往青山,携琴而行,似乎在寻找心灵的慰藉;然而,面对镜中的白发,却感到羞愧与无力,暗示了岁月不饶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颈联“却笑张仪誇舌在,不妨巢父有诗留”,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自己与历史人物张仪和巢父进行对比。张仪以其口才著称,而巢父则以隐士形象为人所知。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然无法像张仪那样凭借言辞游刃有余,但至少可以像巢父一样留下自己的诗篇,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尾联“柳湖莎径东南梦,又见儿童迓细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画面。诗人似乎在梦中回到了柳湖边的小径,那里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和未来的憧憬。再次见到儿童迎接细侯(可能是指友人),既是对友情的期待,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色、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探索。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刘从益作为金代文人的独特艺术风格。